众力资讯网

小学生网络用语成口头禅引热议

现在的小学生,说话总带着几个“神秘代码”。比如你问他“作业能写完吗”,他回你一句“包的”;什么事让他觉得厉害,脱口就是“

现在的小学生,说话总带着几个“神秘代码”。比如你问他“作业能写完吗”,他回你一句“包的”;什么事让他觉得厉害,脱口就是“666”。要是不常上网,可能还真得反应一下。

这些词从哪儿来的?刷短视频、看直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对孩子们来说,这就像当年的“酷”和“帅”一样自然,是他们交流的“接头暗号”。

不过,一位江西小学老师的做法让我思考了很久。她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总说这些词,其实是有点“偷懒”的。她鼓励孩子们换个说法——把“包的”换成“我很有信心”,把“666”换成更具体的赞美。

这话挺有道理。语言就像工具,如果我们手里只有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当“绝绝子”能概括所有赞叹,我们可能就懒得去区分“精彩”“美妙”和“震撼”之间的细微差别了。那位老师担心的,或许不是几个网络词本身,而是孩子们慢慢失去品尝语言丰富滋味的能力。

但话说回来,语言本来就是活的。我们小时候不也创造过只有小伙伴才懂的“黑话”吗?网络热梗是这代孩子的社交货币,能让他们快速融入集体。完全禁止,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关键可能在于“场合意识”。就像我们不会穿拖鞋去正式场合一样,说话也得看情况。课堂上需要清晰表达观点时,能用更准确的语言;下课和同学玩游戏,说几句“666”也无妨。这种在不同场景间切换的能力,或许比单纯禁止几个词更重要。

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它更像一个提醒: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既保持开放的心态,又不失去深度表达的能力——这不仅是孩子们要面对的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

你怎么看?你们身边的孩子,也爱说这些网络热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