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要么您把这些破酒全部扔了,要么我们以后就不回来了!"
王丽红着眼睛指着储藏室里的300瓶茅台酒,眼泪夺眶而出。
"您自己选吧!"
65岁的老王颤抖着护在酒瓶前:"这些不是破酒,是我35年的心血!"
"什么心血?就是一堆厂里不要的废品!"女婿冷笑,
"标签都贴歪了,包装都压坏了,谁要这种垃圾?"
茅台厂退休包装工老王,30年来收集的300瓶"废品"茅台成了全家的耻辱。
女儿下达最后通牒,邻居冷嘲热讽,连10岁外孙子都在学校抬不起头。
一边是老王30年专业坚持的收藏信念,一边是家人的一致反对和即将破裂的家庭关系。
直到拍卖师看到这些"废品"后,说出的话让他们愣在原地......
01
"爸,您这是要把家变成垃圾站吗?"
女儿王丽推开储藏室的门,看着满屋子堆放的茅台酒瓶,气得直跺脚。
65岁的老王赶紧护在酒瓶前,像护崽的老母鸡:"这些都是宝贝!你们不能动!"
"什么宝贝?"
女婿从后面探头,看到那些标签贴歪、包装破损的茅台酒,忍不住摇头。
"爸,这些废品您还当宝贝? 标签都歪了,盒子都压扁了,谁要啊?"
这是2023年春节,贵州仁怀市一个普通小区里,一场关于"垃圾"还是"宝贝"的家庭争吵正在上演。
老王叫王建设,今年65岁,在茅台酒厂干了30年包装工,三年前刚退休。
从1990年进厂到2020年退休,他亲手包装过无数瓶茅台酒。
在外人看来,老王就是个普通的工人,没什么特别的。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30多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收集厂里的"废品"茅台。
那些包装有瑕疵的、标签贴错的、外盒压坏的茅台酒,按照厂里的规定都要销毁处理。
但老王舍不得,每次都偷偷申请带几瓶回家。
"我看着这些酒从生产线上下来,它们只是外表有点问题,酒质一点问题都没有。
扔了太可惜了。"
老王总是这样跟家人解释。
30年下来,老王家的储藏室里堆了300多瓶各种"问题"茅台。
王丽指着角落里一堆外包装破烂的酒瓶:"您看看这些,包装纸都发黄了,有的标签还掉了一半,您说这能喝吗?"
老王脸涨得通红:"你们不懂! 我在茅台厂干了30年包装工,这些酒都是有来历的!"
"什么来历? 就是一堆要扔的废品!"
女婿不耐烦地说:"爸,咱家就这么大点地方,您把这些酒堆在这儿,丽丽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放不下。"
这些酒在王丽眼里就是一堆占地方的垃圾,但在老王心里,它们是自己30年职业生涯的见证。
"妈,您劝劝爸!"
王丽转向正在厨房忙活的老伴:"咱家就这么大地方,他非要堆这些破酒!"
老伴叹了口气:"你爸爸就是这个性子,舍不得扔东西。 我说了他30年了,他就是不听。"
10岁的外孙子从房间里跑出来,怯生生地看着争吵的大人们。
家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这场关于"废品"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02
老王的收藏之路,要从1992年说起。
那年他在茅台厂已经工作了两年,在包装车间表现出色。
一天,包装机出了故障,连续贴出十几瓶标签歪斜的茅台酒。
按照厂里的规定,这些不合格产品必须销毁。
看着那些即将被倒掉的酒,老王心疼得要命。
"这酒质没问题,就是标签歪了一点,倒掉太可惜了。"
老师傅摇摇头:"厂规就是厂规,茅台的形象不能有一丝马虎。"
那天下班后,老王偷偷找到车间主任,申请带走两瓶"废品"酒。
"我自己喝,不往外卖。"
车间主任对他印象不错,看他确实心疼这些酒,就破例同意了。
这是老王收藏生涯的第一瓶酒,也是他30年坚持的起点。
1995年,茅台酒厂包装改版,旧版包装的样品酒面临销毁。
老王找到车间主任申请带走5瓶样品。
"老王工作这么多年了,确实是出于爱惜,就带走这几瓶吧。"
车间主任这样说道。
2000年千禧年,茅台推出纪念版,包装设计有好几个方案。
最终方案确定后,一些包装测试样品要销毁。
老王申请带走了8瓶包装测试样品。
每一次"拯救"这些酒,老王都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008年奥运纪念版生产期间,由于订单量大,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包装瑕疵的产品。
老王作为包装车间的老员工,收集了20瓶这样的"次品"酒。
同事们都说他有病:"老王,你家都快成仓库了,还收这些破酒?"
老王总是认真地回答:"这不是破酒,这是历史的见证。"
30年来,老王见证了茅台包装的每一次变迁,收集了每一个重要节点的"废品"。
但家人从来不理解他的坚持。
老伴经常抱怨:"老王,咱家就这么大地方,你堆这些酒瓶子干什么?"
王丽从小就觉得父亲的爱好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破酒?"
女婿更是直接:"爸,您这不是收藏,这是捡垃圾。"
但老王从未动摇过,他坚信这些酒有着特殊的价值。
退休后,同事们都劝他处理掉这些酒:"老王,都退休了,还抱着这些破酒干什么?"
老王摇摇头:"我干了30年包装,这些酒就是我的青春,我的记忆。"
30年的坚持,300瓶茅台,这是老王用半辈子时间建立的"博物馆"。
可是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
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做无用功,在浪费时间和空间。
03
春节的一天,一件事彻底激怒了王丽。
10岁的外孙子小明从楼下跑上来,眼中含着泪水。
"奶奶,昨天同学小亮来咱家,看到储藏室里的酒,回去跟同学们说爷爷是捡破烂的。"
小明抽抽噎噎地说:"现在班里同学都笑话我,说我爷爷是收废品的。 我都不敢带同学回家了。"
这句童言无忌像一把尖刀,狠狠刺进了老王的心。
王丽这下更来气了:"爸,您听见了吧? 连外孙子都被您连累了!"
"您说您收这些破酒有什么用? 孩子在学校抬不起头,我们在外面也没面子。"
老王蹲下来抱住外孙子:"小明,爷爷收的不是破烂,是...是..."
他想解释,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怎么跟一个10岁的孩子解释包装工艺的变迁? 怎么说明这些"废品"背后的历史价值?
更让老王心碎的是,连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子也开始嫌弃他的爱好。
这时,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
邻居老刘正带着几个外地亲戚参观小区。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小区环境最好的,住户素质都很高。"
老刘的声音从楼下传上来:"那家老李退休后开始练书法,写得那叫一个漂亮,还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呢。"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家里布置得雅致,门口还挂着自己写的对联。"
说到这里,老刘故意压低声音,但还是能听得清楚:"不过也有个别的,比如三楼那个老王。"
"人家老李退休后练书法,生活多充实。他倒好,成天抱着这些破酒瓶子不放,像什么话?"
老刘的亲戚好奇地问:"那些是茅台吗?"
老刘摆摆手:"都是些包装有问题的次品,厂里不要的,他拿回家当宝贝。"
"说是收藏,其实就是舍不得扔的废品。"
老王站在窗口,听着楼下的议论,脸色越来越难看。
30年的工作经历,在邻居嘴里变成了"摆弄酒瓶子"。
300瓶精心收集的茅台,在外人眼里成了"舍不得扔的废品"。
王丽也听到了楼下的议论,更加愤怒:"爸,您听见了吗? 邻居都这么说咱家!"
"您说您这是图什么? 让全小区的人都笑话咱们?"
老伴从厨房出来,叹了口气:"老王,要不...听女儿的吧。
咱都这把年纪了,何必为了几瓶酒闹得家宅不宁?"
连相伴40年的老伴也开始动摇,老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着老王的心。
他想反驳,想解释,想证明自己的收藏有价值。
但是面对全家人的反对,面对邻居的嘲笑,面对外孙子的眼泪,老王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04
第三天上午,邻居老刘专门找上门来。
他脸上带着"关心"的表情。
"老王在家吗? 我有点事想跟他聊聊。"
老王打开门,老刘热情地走进来。
"老王啊,我昨天跟我表弟聊起你的事。"
老刘在沙发上坐下,一副过来人的语气:"我表弟在市里开酒行,做了十几年生意了,算是半个专家。"
"他听说你收集那些包装有问题的茅台,直摇头。"
老刘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你看,这是我表弟的酒行,专门经营高端白酒的。"
"他说:'这种货根本没人要! 标签歪了、盒子破了,谁买啊?'"
老王听着,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老刘继续说道:"我表弟在这行混了十几年,什么样的酒没见过? 他都说没用,那就是真没用。"
"茅台是值钱,但必须是完好无损的正品。你这些,白搭。"
老刘拍拍老王的肩膀:"老王,咱都是老同事了,我不能看着你继续犯糊涂。"
"这些破酒占地方不说,你老伴也有意见,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
老王试图解释:"老刘,这些酒不是普通的次品,它们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老刘打断他:"什么收藏价值? 我表弟什么没见过? 你还能有我表弟懂得多?我看你啊就是白折腾。"
"老王,听我一句劝,趁早处理了吧。
换几个钱也好,主要是家里清净,老伴孩子也不闹心。"
老刘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老王的心。
作为茅台厂的包装工,老王一直以为自己对茅台很了解。
但现在,一个做了十几年酒生意的"专家"告诉他,他收集的东西毫无价值。
老刘离开后,老王坐在储藏室里,看着那些陪伴了他30年的酒。
第一次,他开始真正怀疑自己的判断。
也许,所有人都是对的。
也许,这些真的只是没用的废品。
也许,他用30年时间做的,真的只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下午,小区门卫特意叫住了老王。
"老王师傅,听说您家里收了很多酒瓶子?"
"我认识个收废品的,要不要介绍给您?"
"他专门收酒瓶子,按斤算钱。"
就连平时不爱管闲事的门卫也开始议论这件事。
老王默默地摇摇头,快步走向楼梯。
身后传来门卫和其他住户的窃窃私语:"听说三楼老王家里堆满了破酒瓶子..."
"退休了还搞这些,真让人看不懂。还惹得家里人都不高兴,真是个老古董。"
05
一周后,女儿王丽彻底爆发了。
她站在储藏室门口,红着眼睛对老王下达了最后通牒。
"爸,我今天把话说明白!"
"要么您把这些破酒全部扔了,要么我们以后就不回来了!"
"您自己选吧!"
王丽的声音颤抖着,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我也不能让邻居们天天议论我们家!"
女婿站在王丽身后,冷冷地说:"爸,您也该考虑考虑家人的感受了。"
"这些酒放在这里,除了占地方还有什么用?"
老王看着女儿坚决的表情,心如刀割。
这是他唯一的女儿,从小疼到大的宝贝。
现在却要他在家庭和爱好之间做选择。
老伴也走过来,轻轻拉着老王的手:"老王,算了吧。"
"咱们年纪都大了,图个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酒...就当是个念想吧,该放下了。"
连相伴40年的老伴也站在了对立面,老王感到彻底的孤立无援。
外孙子小明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昨天在学校,又有同学嘲笑他:"你爷爷是不是收破烂的?"
小明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只能红着脸跑开。
回到家,老王也不敢再去储藏室,那里已经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
傍晚,老王独自坐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夕阳。
楼下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邻居们在聊着家常。
只有他,被所有人不理解。
老伴走到他身边,轻声说:"老王,你想想孩子们吧。"
"小明才10岁,正是爱面子的年纪。"
"咱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固执,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老王闭上眼睛,30年的坚持开始动摇。
也许,所有人都是对的。
也许,他真的应该放弃这些"废品"。
也许,家庭和睦比个人爱好更重要。
夜深人静,老王来到储藏室,打开手电筒,最后一次仔细端详着这些酒。
每一瓶都有故事,每一瓶都有回忆。
但现在,它们成了家庭和睦的障碍,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
老王第一次真正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06
第五天清晨,老王做出了决定。
他坐在储藏室里,看着陪伴了30年的"宝贝",拿起手机准备联系收废品的。
"也许...大家都是对的。"
老王自言自语道:"也许这些真的只是废品。"
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颤抖着,几次想要拨号,却又放下。
30年的坚持,就要这样结束了吗?
这时,门铃突然响了。
"谁呀?"
老伴去开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