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鼓励返乡”到“防滞乡”农村的活儿,为啥装不下返乡的人?

“在农村有好活儿,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这话戳中了太多人的心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想回村,农村也未必能装下这么

“在农村有好活儿,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这话戳中了太多人的心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想回村,农村也未必能装下这么多“找活儿的人”。

以前喊“鼓励返乡创业”,现在提“防规模性返乡滞乡”,这背后是个实打实的矛盾:农村的工作机会,真没那么多。

为啥回村难找到活儿?先看农村的“家底”:耕地就那么些,宅基地就那么块,农产品市场就那么大。一小部分人回村创业,能靠着这些资源搞搞种植、做做小买卖;可要是返乡的人多了,土地不够分,市场不够大,最后只能是“挤在村里没活儿干”。

就像一个村子,人口就几百,购买力就那么点,开一家小卖部能赚钱,开十家就得互相抢生意。农村的资源和消费力都是有限的,装不下太多“创业者”,更装不下太多“找工人”。

再看回村能干啥?大多还是跟农业挂钩:种地、养殖、卖农产品。可这些活儿,要么靠天吃饭,要么利润薄,要么需要技术和本钱。年轻点的没种过地,中年的没本钱搞养殖,最后只能“待在村里瞎晃悠”——这不是“返乡创业”,是“返乡躺平”。

城里的就业压力,把人往农村推;农村的资源限制,又把人“卡”在村里。这就成了“滞乡”:回村了,没活儿干,没收入,既帮不了自己,也给村里添了负担。

其实问题的根儿,不是“不让人回村”,是“回村后没活儿干”。要解决这个矛盾,得给农村“添活儿”:比如搞特色农业,把农产品做成品牌;比如搞乡村旅游,把村子变成景点;比如建农村工厂,把城里的轻工业搬点过来。只有农村有了能赚钱的活儿,“返乡”才是“回家干事”,不是“回家歇着”。

更关键的是,得给返乡的人“搭把手”:比如教点种植养殖技术,比如给点创业补贴,比如帮着对接市场。不然,光喊“鼓励返乡”,却不给“干事的机会”,最后还是“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