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苏联不让参观原子弹, 陈赓想出一妙计, 彭老总笑骂: 你真是个天才…

苏联不让参观核武器,陈赓出了个主意,彭老总乐道:你真是个天才…1949年12月16日,北京的寒意尚未消退,毛泽东主席已踏

苏联不让参观核武器,陈赓出了个主意,彭老总乐道:你真是个天才…

1949年12月16日,北京的寒意尚未消退,毛泽东主席已踏上前往苏联的专列,这是他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跨出国门,此行肩负着巩固中苏同盟、争取建设援助的重要使命,而在他心中,还藏着一个关乎国家长远安全的秘密心愿。

当克里姆林宫的会谈进入秘密议程时,毛泽东郑重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苏联能协助新中国启动原子弹研制计划,让这个刚摆脱战乱的国家拥有捍卫主权的战略重器。

斯大林的回应带着苏联对核技术的谨慎与垄断心态,他委婉却明确地拒绝了这一请求,当时在场的苏联内务及安全部门领导人贝利亚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一幕,还提及斯大林事后曾与他交流,对中国分享核技术的诉求表现出明显的抵触,贝利亚的反对态度也得到了斯大林的默许。

或许是为了让中国领导人直观认识到核力量的威慑力,也可能是为了展现苏联的军事实力,斯大林特意安排播放了苏联当年8月29日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新闻纪录片。

银幕上腾起的蘑菇云裹挟着惊天动地的威力,让亲身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毛泽东深受震撼,那不是普通炮火的轰鸣,而是足以改变国际格局的战略话语权象征。

回到驻地后,他对身边的秘书叶子龙神情坚定地说道:“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必须搞,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来。”

这份决心并非一时冲动,早在1944年,中国共产党就已关注到美国研制“超级炸弹”的传闻,从1946年起便开始联络海外核科学家、购置研究器材,这些前期铺垫都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而此次苏联之行,更让他坚定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判断。

1951年的朝鲜战场硝烟正浓,美军在战局不利时多次挥舞核大棒,公开威胁要对中国东北及志愿军阵地使用核武器,这种赤裸裸的核威慑让新中国的安全危机陡然升级。

研制核武器的议题被正式提上中央议事日程,但受制于技术空白和外部封锁,进展始终缓慢,1952年6月中国再次向苏联请求核援助,依然遭到拒绝,军委在编制《五年军事计划纲要》时,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这一设想。

时间来到1957年,苏联即将迎来“十月革命”50周年庆典,向中国发出了隆重邀请,这成为了争取核技术突破的新契机。

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出以彭德怀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赴苏祝贺,临行前,毛泽东单独召见彭总,交给了他一项特殊的秘密任务:“苏联既然有了原子弹,你这次去,务必想办法亲眼看一看,了解些实际情况,为我们自己搞积累点经验。”

彭德怀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难度,他立刻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陈赓大将,便向中央提议让陈赓随行。

此时的陈赓正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主持着新中国高精尖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世界先进军事技术有着迫切的了解需求,中央很快批准了彭总的请求。

彭总和陈赓的默契早已在战火中锤炼而成,在朝鲜战场上,两人分别担任志愿军正副司令员,指挥部队在汉江两岸与美军激战,一次次粉碎敌人的攻势,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友谊。

陈赓性格幽默风趣,面对复杂局势总能出奇制胜,这种足智多谋的特质让素来沉稳的彭德怀十分钦佩,有这样的得力助手同行,彭总心里更有了底气。

11月的莫斯科寒气袭人,却挡不住接待仪式的热烈氛围,为了彰显对中国代表团的重视,斯大林亲自出席欢迎活动,安排了高规格的食宿接待,甚至特意准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烟花秀,夜空绽放的绚烂烟火中,寄托着当时中苏“蜜月期”的友好愿景。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苏联方面展现出了“老大哥”的豪爽姿态,带着中国代表团参观了众多军事装备展厅,从最新式的装甲车到射程可观的导弹系统,凡是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先进武器,都毫无保留地向中方展示。

陈赓一边仔细观察装备细节,一边认真记录技术参数,不时向苏联军官提出专业问题,这些信息对于哈军工的教学和科研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然而,当彭总在参观间隙,向苏联接待负责人正式提出希望参观原子弹相关设施时,对方的态度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了。

“彭元帅,非常抱歉,这涉及我国最高军事机密,没有最高领导层的特批,任何人都无权参观。”接待官员的语气带着歉意却异常坚决。

彭总和陈赓对视一眼,心中早有预料,他们十分理解对方的立场,原子弹的研制耗费了苏联无数的人力物力,凝聚着国家最顶尖的科技成果,即便中苏关系再友好,这种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机密,对方有所防备也在情理之中。

可一想到毛泽东交代的秘密任务,想到国内急盼技术突破的科研人员,两人回到住处后便陷入了沉思,一时竟想不出好的办法。

就在气氛凝重之际,陈赓突然眼前一亮,拍了下大腿说道:“彭总,我想到一个人,或许能有办法。”

他所说的正是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布加宁,在朝鲜战争期间,陈赓作为志愿军将领曾与前来考察的布加宁有过深入交流,两人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有着不少共识,渐渐结为好友。

“布加宁是国防部长,肯定有权限安排参观,我们何不摆一桌酒席,请他过来叙叙旧,说不定能有转机。”陈赓进一步解释道。

彭德怀一听,立刻明白了陈赓的用意,这看似是老友相聚,实则是争取机会的关键一步,他当即拍板:“好主意,我亲自出面邀请,再备上几瓶好酒,好好跟他聊聊。”

布加宁虽然从未与彭德怀见过面,但早已听闻这位中国元帅的威名,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指挥的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诸多经典战例,在苏联军界广为流传,那些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让布加宁由衷钦佩。

当收到彭德怀的邀请时,布加宁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他早就想亲眼见见这位传奇元帅,与他探讨军事战略。

宴请当天,没有繁琐的外交礼节,更像是老友间的聚会,彭德怀亲自为布加宁倒酒,畅谈两国军队在二战和朝鲜战场的合作经历,陈赓则在一旁巧妙周旋,不时穿插一些战场趣闻,让气氛愈发融洽。

酒过三巡,布加宁的脸颊泛起红晕,话也渐渐多了起来,陈赓不失时机地提起中苏两国的传统友谊,从革命时期的相互支持到建国后的合作共赢,强调两国“兄弟加好友”的特殊关系。

眼看时机成熟,彭德怀放下酒杯,语气诚恳地说道:“布加宁同志,我们这次来,一方面是祝贺贵国十月革命胜利,另一方面也想多学习贵国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原子弹这样的尖端技术,要是能让我们见识一下,也能更直观地感受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力量。”

此时的布加宁已有几分醉意,加上被中苏友谊的氛围感染,他拍着胸脯豪爽地说道:“彭元帅放心,咱们都是社会主义兄弟,有什么不能交流的!”

话音刚落,他便立刻叫来秘书,安排车辆和通行证件,当晚就带着彭总和陈赓前往了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原子弹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