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花了几十亿,小米汽车终于给自己找回来一些口碑。此前的10月24日午间,小米汽车宣布,2025年11月30日前锁单的用户,若因小米自身原因延迟至2026年交付,所产生的购置税差额将由小米全额承担,补贴至高1.5万元,覆盖SU7、YU7、SU7 Ultra全系车型。这一条微博的发布,将小米汽车送上热搜。
在近期,宣布承担因企业带来的购置税补贴的品牌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家品牌宣布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包括极氪、智己、蔚来、理想、智界、尊界、问界等。但上了热搜的只有小米汽车一家。在最近几天不少媒体的报道以及网友的评论中,给予了小米汽车此举不少赞美之词。
比如,随意选取一家在10月27日发布该消息的主流媒体报道,给予这个行动的评价是:“获得网友的高度认可”、“企业通过实质性让利建立的信任关系,能够产生远超预期的品牌效应”、“这次的购置税‘兜底’政策,只是小米品牌文化在汽车业务上的延续。”

看到这些分析,真有一种错觉——这么夸,难道这钱是白给消费者的?当然,此次小米汽车的补贴总规模的确很大,达到了20亿元。从车型上来看也是覆盖了所有车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行动的产生,本质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和用户交朋友”的主动行为。
首先,小米汽车的交车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并且因为交车会错过购置税补贴而多次引发舆情。今年6月,小米YU7发布。根据小米的数据,该车3分钟大定(预付订金,非锁单)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而后,小米公布了锁单量,在开售18小时之后,小米YU7锁单量已突破24万台。然而在巨大的订单量下,小米的产能却完全不能够支持在年内完成交付。
根据不少消费者和媒体的报道,不少车主在6月上市发布会晚上抢单时,在小米的预订页面上都看到的是“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的官方提示,让人误以为爱车触手可及。直到锁单后第三天,APP上才显示排产周期——42-45周。这意味着有很大部分的消费者订单会排到2026年,因此,这部分消费者会因为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即将收紧,购车成本会增加。

对于消费者这个最大的疑问,小米此前一直没有回应。比如小米董事长雷军在7月2日直播中表现出避重就轻的态度。当晚,雷军指出,“等不及的用户可以看看其他牌子的车”。而后,不少消费者因提车时间过长要求退订,但小米官方并未对此作出回应。随后,不少消费者因此提起诉讼,双方对簿公堂。可见,补贴问题由来已久,但小米在此前超过3多个月的时间中,一直未对此处理。
也正是如此,此前从7月开始就有很多竞争对手直接给出了补贴5000元抵消损失,挖角小米预定用户。在这种背景下,小米汽车仍然拖到了10月底才拿出了补贴政策。当然,可以说小米汽车不缺订单心里不慌,但另一个方面是不是也说明小米汽车对现有订单用户的权益保障并不足够?这样的态度,并不能和小米“和用户交朋友”这一企业文化基因的长期品牌建设相符合。
事实上,就汽车行业来看,车辆交付周期往往过长,车企通常都会给出一定的补偿,以体现品牌对用户的重视,提升用户的品牌体验。
比如蔚来、问界等多个品牌都是如此。比如乐道L90此前上市,给出的补贴是“从第29天起每日补偿500积分”,但有个“单日补偿上限500分”,也就是说,一天就给你封顶50块,结束时间为车辆抵达交付中心+3天。问界此前多个车型均承诺,如果出现了延迟交付,补贴金额为每日200元,最高限额为10000元。而小米却没有相应的动作——既不能退订,也没有对应的补贴。

因此,现在补贴延迟交车的购置税,只能说更像是努力挽救口碑。特别是近期,由于一辆小米汽车在成都发生车祸,小米汽车车门未能打开,这导致小米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叠加今年3月的事故中,小米汽车的车门同样未能打开,而至今小米对该事件都没有回应,这使得小米遭受到巨大的舆论谴责。多家权威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批评。
此外,关于小米SU7 ultra的假风道事件也一直在受到外界关注,其中数百位消费者仍处于维权之中。对小米汽车而言,其口碑毫无疑问在近期跌到了低谷之中。从资本市场中来看,今年小米两次股价大跌都与其事故有关,而在10月初小米股价因为成都事故下滑之后,至今仍处于下行之中。在多重压力之下,小米汽车开始挽救其品牌。
在最近一周,小米汽车公布两个重要动作,被外界称之为“雷军低头”。其一、是为已经选购所有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SU7 Ultra车主“免费升级”相应前舱空气动力学升级套件,该套件可智能控制前舱空气流量,在高速行驶下,实现空气定向导流,进一步提高整车下压力。其次,就是推出了此次延迟交付承担购置税补贴的承诺。

不过,直到现在,小米汽车还将补发“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说成是“免费升级”,显然是混淆视听。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是否存在欺诈消费者的情况,该事件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查证定性。至于是否需要赔偿消费者,由法院裁定,这里不需要过多讨论。但此前另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在此前的大规模OTA召回中,小米也将“强制召回”说成了“免费升级软件,以此消除安全隐患”,这显然也与事实不符。
因此,此次提供延迟交车的购置税补贴更多的是挽回品牌的被迫措施。对小米而言,其已是国内一家知名的明星公司,其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关注,并且会引来不少模仿者。在这种背景下,小米更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表率,而不是在重重压力之下才选择被迫妥协。如果小米在听到消费者的呼声之后,迅速测算并给出回应,那才是真正可以作为榜样的做法。现在这样,不是大家期待中的小米汽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