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沙戈荒到能源绿洲:解码国内最大单体光伏基地的建设新范式

在“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下,我国正加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将昔日的“不毛之地”转变

在“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下,我国正加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将昔日的“不毛之地”转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绿色引擎”。 这一战略举措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绿色动能。

近日,作为这一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成功实现首批并网发电。这座矗立于广袤戈壁滩上的“蓝色海洋”,不仅以其庞大的体量刷新了行业纪录,更通过一系列管理与技术创新,为超大规模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01、规模与效益并举,铸就绿色发展丰碑

宁夏中卫光伏基地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01亿元,占地面积近12万亩,共安装了超过540万块光伏组件。其3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使其成为国内清洁能源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7.8亿千瓦时,相当于为数百万家庭提供清洁电力。在生态效益方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6万吨,同时显著降低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此外,项目建设还为当地创造了约15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02、精益化管理,破解超大工程施工难题

面对工期紧、范围广、协调难度高等诸多挑战,项目建设团队摒弃了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引入了一整套精益化、协同化的创新施工逻辑。

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地块逐步释放的分包模式,根据工程进度精准投放施工资源,实现了人力与物料的高效周转。在物资管理上,打造了项目部与设备厂家协同的“超市化”仓储模式,实现了“一站式”精准领料,大幅提升了物资调配效率,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为每一组光伏支架都设置了专属的二维码,实现了从安装到验收的全流程信息追溯。同时设立的“工序观摩区”,则通过样板引路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安装质量的一次合格率,确保了宏大工程的精微品质。

03、数字化赋能,智造驱动工程高效推进

在广袤的施工区域,网络信号覆盖不足和人员设备管理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项目专门研发了“中卫数字化建设平台”,以智能技术为超大工程装上了“智慧大脑”。

该平台集成了离线打卡、进度看板、环境预警和设备管理等多种功能,即使在网络条件不佳的区域,也能确保人员考勤与工程进度的实时上传与更新。管理人员通过数字看板,可以直观掌握项目全貌,实现了对全局的精准掌控。

此外,吊装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引入,有效克服了复杂地形带来的施工障碍,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科技赋能与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确保了这个巨型项目在建设全程都处于高效、可控的状态。

宁夏中卫光伏基地的成功并网,不仅是“沙戈荒”地区能源开发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新能源建设能力迈向更高水平的有力证明。它所探索的精益管理与数字化施工新范式,为后续更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更多类似的超级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这片古老的土地正源源不断地为美丽中国注入澎湃的绿色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