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照片上被绑着人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外交家的蔡公时。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和后来的五卅掺案

照片上被绑着人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外交家的蔡公时。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和后来的五卅掺案皆源于此。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掺案”二字是笔误,可这字里行间的血泪,却半点假不了。蔡公时绝非浪得虚名的“外交家”,他留日归来时满怀抱负,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与外交的日子里,深夜挑灯研读国际法,笔记上密密麻麻写满对祖国外交独立的期盼。加入同盟会时,他握着孙中山的手承诺“以笔为剑,以舌为盾,护我中华”,辛亥革命后奔走南北,调停军阀纷争,凭一身硬骨头在混乱时局中守住外交底线。 1928年的济南,本该是北伐战争凯歌高奏的土地。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北洋军阀统治摇摇欲坠,蔡公时临危受命,出任山东交涉署特派员。他带着不到20人的交涉团队进城时,口袋里还装着草拟的《中日交涉大纲》,满心以为能凭国际法和外交礼仪,让日军撤出济南——毕竟当时日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驻军,表面上还维持着外交体面。 可日军根本没把这位“外交家”放在眼里。3月3日那天,日军突然包围交涉署,荷枪实弹的士兵踹开大门时,蔡公时正伏案整理侨民安置文件。他站起身亮出特派员证件,用流利的日语援引《九国公约》,要求日军遵守国际公法,可回应他的却是冰冷的枪口和粗暴的捆绑。照片里他被反绑双手,衣衫染血却目光如炬,那是他在怒斥日军“背信弃义,禽兽不如”。 没人能想到,日军的残暴会突破人类底线。他们将交涉署的工作人员全部捆绑,先是用刺刀划破蔡公时的耳朵,割掉他的鼻子,又挖去他的双眼——因为蔡公时始终不肯停止抗议,不肯承认日军的非法占领。他的下属试图阻拦,却被日军一一枪杀,办公室里的外交文件被撕得粉碎,桌椅被砍得稀烂,鲜血顺着地板缝隙流淌,染红了那面还未来得及悬挂的国旗。最后,日军将奄奄一息的蔡公时拖到院子里,连开数枪,年仅48岁的他,用最惨烈的方式践行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 五三惨案不是孤立的暴行。1925年的五卅惨案,上海日军枪杀抗议民众,制造血案;三年后的济南,日军故技重施,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把屠刀挥向了手无寸铁的外交人员。这两起惨案的根源,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是他们看清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便肆无忌惮地践踏主权、屠戮同胞。蔡公时的牺牲,撕开了“国际公法”的虚伪面纱——在强权面前,没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再高明的外交技巧、再坚定的民族气节,也只能换来血腥的镇压。 可蔡公时没有白死。他的死讯传遍全国,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各地民众纷纷上街抗议,北伐军将士更是同仇敌忾,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他的妻子郭景鸾强忍悲痛,将丈夫的残缺遗体收敛安葬时,在墓前立下誓言“子子孙孙,永记国仇”。多年后,济南人民在惨案发生地建起五三惨案纪念碑,碑上的“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刻着的不仅是蔡公时和遇难者的冤屈,更是一个民族在屈辱中觉醒的呐喊。 那些嘲笑蔡公时“外交无用”的人,根本不懂他的坚守。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他明知交涉大概率失败,却依然选择挺身而出——他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不会任人宰割,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日军以为杀害一个蔡公时就能震慑中国人,可他们忘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从来都是在血与火中淬炼而成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