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哗然,20号下午俄国家杜马上演罕见一幕,450名议员零反对、零弃权,清一色投了赞成票,一份给政府的呼吁书直接砸向欧盟,敢动我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就别怪我“以牙还牙”绝不留情。 回溯到2022年2月俄乌冲突刚爆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来得又快又狠,半点情面都没留,美国率先出手,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不说,还把多家俄金融机构踢出SWIFT系统,连俄富豪的游艇、豪宅都扣了下来,美其名曰“打击俄精英阶层”。 欧盟紧跟着加码,对俄能源出口加征重税,还限制高科技产品流向俄罗斯,想从能源和技术两方面卡俄罗斯的脖子。 英国更直接,叫停所有俄企在英融资,甚至冻结了俄国家美术馆的艺术品展览合作,连文化交流都不放过。 日本也凑着热闹,把俄多家实体列入制裁清单,中断了稀土加工技术的合作,忘了自己之前有多依赖俄罗斯的资源。 这些国家看似步调一致,实则各怀鬼胎,有的想趁机抢占俄能源市场份额,有的则想靠制裁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转眼到了2025年,乌克兰的财政状况彻底亮了红灯,赤字窟窿越扩越大,预计2026年缺口要超数百亿欧元,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欧美见状赶紧出手“输血”,可这血也不是白输的。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一次性给乌克兰提供百亿级美元军事援助,还承诺帮忙训练军队,但条件是乌克兰得把国内的农业用地优先租给美国企业;欧盟也搞了个“乌克兰重建基金”,号称要筹集上千亿欧元,可钱没见多少到账,先给乌克兰提了一堆条件,要求其按照西方标准改革司法、私有化国企,说白了就是想把乌克兰绑得更紧,变成自己的“经济附庸”。 这一背景下,西方规则的双标嘴脸暴露得彻彻底底,同样是冻结海外资产,当年他们对伊朗、委内瑞拉喊着“维护国际秩序”,把冻结说得冠冕堂皇,如今对俄罗斯的资产却盘算着“合法挪用”,甚至想把这笔钱直接转给乌克兰当援助;同样是援助,对自己盟友就敞开钱包,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对不听命的国家却动辄切断经济来源,连人道主义援助都要卡脖子。 这些年的先例早就说明,所谓的资产安全,不过是依附于政治顺从的幌子,一旦跟西方唱反调,再合法的资产也可能被贴上“违规”标签,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在2025年11月20日下午,俄罗斯国家杜马这场投票,把积攒多年的不满彻底摆到了台面上,450票全赞成的罕见一致,不是偶然,是俄罗斯对西方制裁的集中反击,向政府传递出明确信号:若欧盟敢动用那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俄罗斯立刻启动对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不是说说而已,俄政府早就放风,会冻结欧盟在俄的能源投资项目——要知道欧盟在俄的天然气管道、油田投资占了不少份额,真冻结了,欧盟的能源供应就得再紧张几分;还会限制稀有金属出口,欧盟的新能源产业和半导体制造,对俄稀有金属的依赖度可不低,真断供了,生产线停摆都是小事,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动荡。 更狠的是,俄罗斯还可能终止与欧盟的多项贸易协定,让本就疲软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毕竟欧盟对俄的农产品出口、汽车销售,还占着不小的份额。 全球反应来得比预想中更迅猛,半点缓冲时间都没给,欧盟内部先乱了阵脚,德国、法国急着召开紧急会议,担心能源供应和资产安全,毕竟这俩国家在俄的投资最多。 东欧国家却跳出来喊着“不能妥协”,要跟俄罗斯硬刚到底,分歧直接摆上了台面,连欧盟理事会的紧急磋商都没达成一致。 国际市场也跟着波动,欧元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跌,能源期货价格直线飙升,不少跨国企业连夜调整对俄业务策略,生怕被卷进这场风波,有的甚至直接暂停了在欧盟的投资计划。 连联合国都坐不住了,秘书长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别让局势进一步升级,可这种呼吁在实打实的利益冲突面前,显得格外苍白,没几个人真当回事。 说到底,俄罗斯这波操作就是撕破脸的警告:别把忍让当软弱,真逼到份上,谁也别想好过,欧盟要是还抱着“冻结资产能拿捏俄罗斯”的幻想,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能源、资源这些硬通货握在俄罗斯手里,欧盟的经济韧性到底能不能扛住反制,还真不好说。 你说,欧盟会不会真的铤而走险动用冻结资产?俄罗斯的反制又会让全球经济掀起多大波澜?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