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 ​​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

果不其然!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 ​​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记者会上说,他们不催美国快点谈,但请华盛顿把跟乌克兰欧洲关起门来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们,别让我们猜。 看似客气,实则底气十足。这话背后,不是外交辞令的套路,而是前线地图上不断被标红的区域——俄军正在顿巴斯步步紧逼,乌军防线节节后退。 过去两年里,西方总以为俄罗斯会被制裁拖垮、被战争耗尽。可现实狠狠打了脸。2025年入冬前,俄军不仅稳住了战线,还在库皮扬斯克方向切断了乌军左岸补给通道,顿涅茨克七成土地已在其控制之下。更关键的是,俄军不再靠人海冲锋,而是用滑翔炸弹洗地、电子战瘫痪通信、小分队精准穿插——这套打法,让乌军连无人机都飞不稳。 战场上的主动,直接转化为谈判桌上的筹码。美国11月初抛出的28点和平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裁减部分兵力、承认顿巴斯现状等。泽连斯基嘴上反对,心里却清楚:没有美国每月送来的弹药和情报,前线撑不过这个冬天。 而美方自己也在动摇——共和党议员卢纳公开质疑数十亿美元援助是否打水漂,并计划带队与俄杜马议员对话。特朗普更是放话要“解决第九场战争”,尽管私下又承认乌问题比中东还棘手。 这种内部分歧,莫斯科看得一清二楚。拉夫罗夫点名批评欧洲“泄密破坏特朗普倡议”,其实是在挑拨西方阵营的信任。德法虽表态挺乌,但面对俄罗斯冻结3000亿海外资产的反制威胁,态度明显收敛。欧盟承诺的400亿重建贷款,到账不到三成;炮弹交付也只完成一半目标。乌军参谋部不得不调整战术:省着打炮弹,多用无人机和网络干扰“以巧补拙”。 可巧劲挡不住重锤。俄罗斯军工联合体最新数据显示,滑翔制导炸弹年产已达12万枚,Kh-101巡航导弹产量攀升,TOS-3“龙式”重型喷火系统射程覆盖18公里——这些装备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反观乌克兰,能源设施屡遭打击,11月下旬超10万家庭断电,寒冬中的民生压力与士气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当战场优势越来越向一方倾斜,所谓“平等谈判”还能成立吗?泽连斯基想借欧盟对冲美国压力,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往往连选择权都是奢侈的。联合国报告指出,乌境内民生设施损毁超1200亿美元,重建资金遥遥无期。这时候谈和平,不是投降,就是拖延。 我觉得,真正的转机或许不在日内瓦的会议室,而在华盛顿的国会山。如果美国两党能就援乌政策达成底线共识,哪怕只是维持现有援助规模,基辅还能多撑一阵;但如果国内政治撕裂继续加深,谈判主导权恐怕会彻底倒向莫斯科。 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俄乌双边范畴,它考验的是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俄罗斯战略耐力,以及中小国家在地缘风暴中的生存智慧。和平当然值得追求,但若建立在模糊承诺和内部猜忌之上,只会让下一次危机来得更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