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疫苗之王科兴被强制退市,内斗毁了一家中国好企业!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

疫苗之王科兴被强制退市,内斗毁了一家中国好企业!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曾经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的科兴生物,突然被纳斯达克下达了退市通知! 这则消息瞬间引发各种猜测,但真相往往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商业大戏的层层迷雾。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科兴被强制退市与疫苗安全性毫无关系。实际上,这家公司在疫情期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2021年净利润高达84.6亿美元,至今账上仍趴着超过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真正导致退市的原因,是一场持续十余年的内部权力斗争,使得公司连最基本的年度财务报告都无法正常提交。 时间倒回2001年,技术专家尹卫东与北大教授潘爱华携手创立北京科兴,一个负责技术研发,一个负责资本运作,看似完美的组合却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在2003年登陆美股市场后,两位创始人之间的理念分歧逐渐显现。 2015年,当公司启动私有化进程准备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时,积累已久的矛盾彻底爆发。 这场控制权之争很快演变成一场资本混战。尹卫东引入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组成联盟,而潘爱华则联合其控制的未名医药等势力,并获得了在二级市场大量收购股份的强新资本的支持。 强新资本的实际控制人李嘉强通过持续增持,最终持股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成为这场博弈中的重要变量。 控制权争夺战不断升级,从董事会席位的激烈争夺,到引发市场哗然的“毒丸计划”。2019年2月,纳斯达克交易所终于对这场闹剧失去耐心,以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为由实施停牌处理。 就在停牌后不久,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科兴研发的疫苗产品迎来巨大商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利润。由于股票处于停牌状态,股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巨额利润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价值变现。 即便在公司业绩达到顶峰时期,内部斗争也未曾停歇。2024年,潘爱华因经济犯罪被判刑,但权力真空反而使得战局更加复杂。 今年7月,董事会甚至提出了一项高达74亿美元的分红方案,这一数字相当于公司现金储备的70%以上,被市场解读为各方在退市前最后的“套现”尝试。 公司治理陷入更深的混乱。七月初,部分股东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试图重组董事会,而现任董事长则通过海外法院的禁令宣称会议无效,导致公司一度出现“双董事会”的离奇局面。 需要明确的是,科兴的核心疫苗业务仍在正常运营,其产品线覆盖多种传统疫苗品种,研发管线也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 持续的内耗已经严重侵蚀了这家本该在生物医药领域大展拳脚的企业的发展潜力。 在这场漫长的权力游戏中,最大的输家无疑是中小投资者。自2019年以来,他们持有的股票长期无法交易,如今又面临退市风险,投资回报几乎归零。 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内部斗争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一家具备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的企业,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