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特朗普,高市早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刚对中国示完好,转头就轮到敲打自己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1月24日晚间,刚和中方领导人通完话。他“立刻”就要求,要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通话,时间就定在11月25日。 这个“立刻”,用得真是妙。它把那种迫不及待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仿佛晚一分钟,美国的整个亚太战略布局,就会被日本给搅黄了。 这已经是特朗普和高市早苗在一个月内的第三次互动了。 从10月25日的电话会谈,到10月28日的东京面对面会谈,再到今天的紧急通话,频率越来越高,气氛却越来越怪。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的通话里,特朗普才刚刚对中方表示,他充分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话音未落,就急着要给高市早苗打电话,这通电话,对日本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高市早苗现在估计正犯嘀咕,完全拿不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是来撑腰的?还是来“降温”的?这通电话,就像一个还没打开的盲盒,但里面装着的,很可能不是惊喜。 说白了,特朗普此举,根本不是在为日本的激进立场背书。恰恰相反,他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给高市早苗“敲警钟”,生怕她真的“强出头”,把美国也拖下水。 不得不说,特朗普真是个中高手,尤其是在玩转交易性外交方面,总能整出新花样。 他要的,是一个听话且有用的盟友,而不是一个到处惹是生非、需要他来“擦屁股”的麻烦制造者。 高市早苗最近的涉台言论,已经让中方发出了严厉警告。中国外交部明确要求日方“收回错误言论”,态度异常坚决。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也并不安宁。 包括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在内的三位前首相,都公开站出来批评高市,指责她的言论严重损害中日关系,呼吁她“谨言慎行”。 这种来自内部的压力,让高市早苗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 她本想通过展现对美强硬姿态,来提振自己低迷的内阁支持率。没想到,这把火没烧旺自己,反而快要引火烧身了。 美国驻日大使虽然嘴上声援过日本,但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却诚实得多。 就像前阵子,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口先进的反导系统,听起来是力挺盟友。 但关键的细节在于,华盛顿明确限制了这批系统的作战半径。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武器可以卖给你,让你有点自保能力,但绝不允许你用它来主动挑事,尤其是在台海方向。 这就是特朗普的算盘。一方面,他通过推动日本增加军费分担、合作开发防卫装备,把盟友的价值榨干吃尽。 他甚至还要求日本,必须落实那笔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 另一方面,他又在关键问题上给日本套上“缰绳”。他既要利用日本来牵制对手,又要防止日本这颗棋子脱离棋盘,打乱自己的全盘计划。里外里,美国稳赚不赔。 而唯一需要承担风险的,只有日本。高市早苗政府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往前一步,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往后退一步,又可能在国内威信扫地。 高市早苗的激进,其实根植于她内外交困的现实。国内,自民党与联合执政的维新会在财政政策上吵翻了天。 那个将防卫费增至GDP 2%的宏伟计划,至今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对外,日本的军事冒进已经引发了整个地区的警惕。 比如在距离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攻击性导弹,这种举动,无异于在火药桶边上玩火,被中方痛批是“刻意制造地区紧张”。 更要命的是,日本经济的命脉,还牢牢地系在对华贸易上。 2025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依然是日本无法取代的最大贸易伙伴。 一边是安全上依赖美国,一边是经济上依赖中国。 高市早苗政府就像在走钢丝,试图在两个鸡蛋上跳舞,难度可想而知。而特朗普这通电话,就是要来晃动一下这根钢丝。 他要传递的信号非常清晰:美国可以和中国谈,可以稳定关系,但前提是,作为盟友的日本不能擅自行动,破坏大局。 美国绝不会为了高市早苗的政治野心,去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说到底,美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配合其全球战略的日本,而不是一个被右翼势力绑架、一心要在台海问题上“暴走”的日本。 绝不允许外部势力染指台湾问题,中方24日的这句回应,特朗普显然是听进去了。 从设立“统合司令部”加强美日军事协同,到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为武器出口开绿灯,日本的每一步军事扩张,都被周边国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种“脱离和平宪法”的危险倾向,不仅让邻国警惕,也让美国感到不安。 一个无法被有效管控的日本,对美国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战略负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