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曾经,张嘉译的前妻杜珺,竟然当着媒体的面,怒斥:“他之所以娶我,就是想利用我,靠我父亲上位。” (信息来源:环京津新闻网——时隔16年,张嘉译说出与前妻离婚内幕) 上世纪90年代末的西安话剧院,一段青涩爱情悄悄发了芽。杜珺扎着精神的高马尾,带着西北姑娘特有的泼辣劲儿,主动凑上前喊张嘉译“小张”,要一起抠对手戏。 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就这么缠到了一起。那时还叫张小童的张嘉译,妥妥的龙套小透明;而杜珺早已凭着优渥家境和编剧父亲的资源站稳脚跟。 排练《雷雨》的冬夜,杜珺突然低血糖晕倒,张嘉译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医院冲,零下十几度的天,他跑得额头冒热汗,在病床前守了一整夜,这份实打实的真诚,让杜珺彻底动了心。 1991年春节前,两人在剧院小礼堂办了场简单的婚礼,借来的红呢大衣和新领带撑着仪式感,在不足十平米的筒子楼里,他们对着满墙的剧照,满心期待着往后的日子。 可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藏着失衡的隐患。张嘉译出身普通,毕业后跑过龙套、干过苦力,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杜珺则是在家人宠爱中长大的,家境优渥,性格强势,压根没吃过苦。 靠着杜珺父亲的赏识,张嘉译拿到了《帕米尔医生》的男主角,这是他事业的关键转折点,可也让两人的矛盾慢慢浮出水面。 张嘉译一门心思搞事业,常年在外奔波,聚少离多成了常态,高强度拍摄还让他落下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毛病,可这些辛苦没换来杜珺的心疼,反而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杜珺习惯了顺风顺水,压根受不了婚后清贫的日子,又总觉得张嘉译能有资源全靠自己父亲,抱怨渐渐成了争吵时的口头禅。 2001年岳父的生日宴,成了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张嘉译还在还房贷,手头只剩少量积蓄,只能买些水果当礼物,这让好面子的杜珺觉得在亲友面前丢尽了脸。 她当场就翻了脸,指责的话像连珠炮似的砸出来,这场激烈的冲突彻底击碎了两人的感情,没多久就办了离婚手续,张嘉译几乎是净身出户,只带走了一个装满剧本的旧皮箱。 到了2002年,杜珺又在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公开控诉,直言张嘉译的资源全靠自己父亲,就是个“软饭男”。 这番撕破脸的言论让张嘉译背上了负面标签,也让杜珺自己陷入了舆论争议,只是那时的她大概没料到,这场争吵会成为两人人生轨迹彻底分叉的十字路口。 离婚后的张嘉译带着一身伤病北漂,住的是潮湿的地下室,每天揣着简历在各个剧组间奔波,最艰难的时候,连续一周只能靠馒头就咸菜果腹。 可他没半点放弃的念头,为了演好一个农民角色,特意跑到陕北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跟着老乡下地干活、学方言;拍雨中戏时不用替身,摔得浑身是伤也毫无怨言。 这份骨子里的韧劲终于在2009年迎来了回报,《蜗居》里的“宋思明”一角让他一夜爆红,那句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台词,“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成了当年的流行语。 之后的日子里,他佳作不断,《白鹿原》等作品让他稳稳坐上了实力派影帝的宝座,白玉兰奖等多个大奖拿到手软。 事业巅峰期,他还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与演员王海燕因戏结缘,2007年结婚生女,婚姻生活过得安稳幸福。 如今的他减少了拍戏量,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偶尔被网友偶遇拍戏,虽然受强直性脊柱炎影响,身形有些变化,但气色依旧不错。 而杜珺离婚后,想继续在演艺圈发展,可口碑下滑加上资源减少,很难再站稳脚跟;后来转行做编剧,又因为性格强势,和合作方频频起冲突,最后只能放弃。 她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和张嘉译“不是同路人”,从没承认过后悔离婚,可现实却屡屡给她泼冷水。 如今,距离那段充满争议的婚姻已过去二十多年,时光磨平了当年的怨恨与不甘。张嘉译在采访中被问到过往,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只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 这场始于青涩、终于撕裂的婚姻,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不过是两个人终究不适合彼此。婚姻中,无论是聚光灯下的璀璨,还是市井里的平淡,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