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基层医疗的“抗癌先锋” | 肿瘤科的温度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魏浩龚振

在渑池县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它自2003年以“内三科”为前身起步,2012年正式挂牌成为三门峡地区最早的肿瘤科。多年来,它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在基层医疗领域闯出了一片天,成为众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这就是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一个以肿瘤内科治疗为主,集化疗、免疫、靶向、介入及放疗等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团队。

肿瘤科的温度

2025年11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深切关怀。科室主任孟宪禄常说:“面对肿瘤患者,我们要有事业心、同情心及爱心。”

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孟宪禄主任强调换位思考和团队精神。他要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技巧、方法、场所和语气,做到有效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这里,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与关怀。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需要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法的患者,专家团队还着重考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活得更久而且还要活得更好。

治疗见真章

在肿瘤治疗领域,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科室紧跟医学前沿,率先开展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尤其在肺癌的精准检测和治疗方面,更是走在了前列。

孟宪禄介绍说:“我们科室在肺癌的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肺癌驱动基因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一名让专家印象深刻的患者,早在五六年前被查出肺腺癌晚期。“当时患者是62岁,单纯通过靶向治疗和放疗,患者生存期达到了近6年;另一位肺腺癌患者,通过免疫、靶向和化疗联合治疗,生存期也延长到了近7年。”诸多患者的获益,不仅展示了渑池县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成就。

梯队背后的温度

一个让人赞赏的科室,离不开一支专业、团结的医护团队。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16人的团队,构成了一张精密的人才网络:6名医生中高级职称占比90%,10人护理团队里9人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其中,孟宪禄个人也先后获得三门峡市医疗最美人物、三门峡市科协科普宣传先进个人、渑池县卫健委“先锋模范”及渑池县人民医院先进个人。

自2019年起,科室实施“全员轮训”计划,医生段会利、董慧芳、焦宗芳、安琪及孙艳恵等骨干先后赴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贺聪慧及郑中杰也先后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了三年的规培学习,护理团队也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员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黄河三门峡医院进行专业学习,确保团队知识更新,紧跟医学前沿。

以团队中的护士长刘媛为例,她不仅出色完成日常护理工作,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多维度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化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家庭自我护理效能的影响》等专业论文,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同时,科室还注重业务学习,坚持每月两次的业务学习常态化,每一次会议不仅总结上一个月的工作,还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确保科室工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门诊转型新趋势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也在积极响应,逐步从病房住院向门诊转型。如今,科室的日间门诊量已经从两位数增长到了三位数,月均门诊量达到了200人次。这一变化,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

在门诊转型的过程中,科室还注重科普宣传,通过门诊服及座谈会,向患者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在科室的发展过程中,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各级领导及宣传科的帮助下协同科室同志进行了多次的健康科普网络直播。孟宪禄主任感慨地说:“科室的发展离不开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正是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在医疗改革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如今,渑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以渑池县人民医院为依托成立了渑池县抗癌协会,并在县民政部门注册备案。

渑池县抗癌协会以癌症防治工作者、患者朋友及其家属、广大普通人群为服务对象,不仅与周边洛阳等县域肿瘤专科融合组成了“豫西联盟”,而且每年多次邀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莅临本地进行讲学、查房及科普宣传,在渑池县科协、县宣传部文明办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进校园、社区及企业进行科普宣传,目前已逐渐成为了基层医疗领域的“抗癌先锋”。

她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