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物,有商周的青铜器,魏晋的佛像,历代文人的书画,宋元明清的瓷器,数不胜数,据统计,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就高达360万件之多 东京国立博物馆成立于1872年,早年就收集东亚文物,到1938年主体建筑完工。1968年,东洋馆开放,专门摆放中国文物。这些东西大多来自侵华时期日本军队的抢夺。侵华战争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军队占领地盘,顺手牵羊带走故宫和圆明园的宝贝,比如永乐大典残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故宫的藏品被打包运走,吉林古籍也没逃掉。全面抗战爆发,日本成立关东军文化财产调查队和东亚考古学会,这些机构名义上研究文化,实际干着强盗活。从博物馆到私人藏家,从古墓到寺庙,全都搜刮一遍。南京大屠杀时,日军烧了南京图书馆,几十万册古书包括四库全书珍本全毁了。日本皇室推动金百合计划,系统掠夺亚洲各国遗产。整个侵华期间,日本抢走中国文物高达360万件,这些数字来自历史统计,触目惊心。 东洋馆里,中国文物占了大头。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器,到唐宋元瓷器,再到清代字画,全都摆在那。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这些名家作品成了展品。商周青铜器区有鼎觚爵,表面锈迹斑斑。魏晋佛像双手合十,表情安详。宋元明清瓷器蓝白图案细腻。馆内11件中国文物被日本列为国宝,比如战国青铜鼎、唐朝海兽葡萄纹铜镜、战国彩绘陶壶。展牌上标重要文化财产,却不提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总馆藏约10万件,占地1.4万平方米,43个展厅,中国文物数量惊人。日本政府用这个博物馆展示战时收获,吸引人参观,却避谈掠夺背景。中国流失文物不只在日本,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有不少,但西方国家常把它们扔仓库不管,造成损坏。 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行动有组织。关东军文化财产调查队成员利用历史艺术知识鉴定价值,确保高价物品先运回。1931年后,在哈尔滨弄走明代青花瓷,在北平卷走唐代仕女图,在济南拆走汉代石雕佛像,在上海抢上海博物馆宋代瓷器和青铜器。这些人服从上级命令,无视求情,把东西打包运日本,不少进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整个过程涉及多个城市,文物类型多样,从书画到器物。日军还实施以战养战政策,抢食物水源田地,加重中国损失。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破坏中国文化遗产,烧毁古籍,挖空古墓,造成不可逆伤害。这些行为不是一时兴起,早从甲午战争就尝到甜头。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开放后,这些中国文物成了日本文化殿堂一部分。但历史真相摆在那,每件展品都提醒着侵略事实。日本博物馆里约10000件中国文物被展出,其中147件标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全球范围内,中国流失文物数量巨大,日本占了不小份额。西方博物馆虽有中国文物,但管理松散,任其蒙尘。日本则系统收藏,融入自家体系。追讨这些文物,中国从战后就开始。国际压力下,日本归还少量宋代书籍,但跟总数比,杯水车薪。日本政府常称这些是合法收藏,不肯松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提供框架,但无追溯力,只能管以后的事。 1945年日本投降,盟军逮捕涉案人员。一些日本军官在东京审判中面对文物清单和运输记录,辩称保护文物,但法庭不买账,判监禁。战后,中国通过外交渠道追讨。1950年代,日本归还部分书籍。2014年,中国民间组织向日本天皇要回唐代鸿卢井碑,但碑还在日本皇宫,没动静。辽宁三学寺三尊石狮被抢走,散落日本各地。中国多次提出归还,日本回应含糊。这些文物本属于中国,追讨维护历史正义。日本至今不愿正视历史,归还文物态度消极,让人气愤。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见证了那段屈辱。馆内东亚收藏起源复杂,许多通过战争获取。日本历史学家中,有人呼吁归还掠夺文物,反思侵略史。但整体上,日本政府拖延。全球 restitution 讨论中,日本常被忽略。中国文物流失不只物质损失,更是文化创伤。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日本最大博物馆,创建于1871年,建筑1938年完工,馆藏包括87件国宝和610件重要文化财产。中国部分占比显著,却来源可疑。国际社会应推动调查文物历史,推动归还。 日本侵华掠夺文物规模巨大。从1931到1945,日本抢走1879箱中国文物,物品数量无法精确计算,但估计上百万。东京国立博物馆受益于此,东洋馆专陈中国物品。类似情况在其他日本博物馆也有。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日本掠夺3百万珍贵书籍和手稿。战争中,日军破坏无数寺庙古迹。追讨之路漫长,中国坚持通过民间和官方渠道。一些日本民间团体支持归还,推动对话。但进展缓慢,大部分文物仍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