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这回是真急了 越南、印度跟开了挂似的抢生意,自家香米堆着卖不动,再端着“世界厨房”的架子不挪窝,饭碗都要被人抢光了! 所以政府这记“减费”重拳,打得又狠又准。但你要是觉得这只是为了跟国外拼价格,那可就想简单了这拳,真正揍的是国内那些垄断的“中间商”。 这么多年,泰国大米出口这块肥肉,全被几家大公司死死攥在手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米,只能贱价卖给他们,想自己直接出口?门儿都没有!一张“出口许可证”就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大公司躺着赚差价,哪儿有动力搞创新、提品质?反正渠道在自己手里,农民的米想怎么收就怎么收,国外的单子能接就接,接不上也饿不死。结果就是整个行业一潭死水,外面早就打得天翻地覆,他们还在窝里做着“老子天下第一”的美梦。 现在好了,政府直接掀桌子了:农民和合作社,出口许可证费全免!中小企业,费用直接大跳水!这一下,等于把堵在行业动脉里的血栓给抽出来了。就说乌汶府的农民合作社,第一次自己做出口,一吨米就比以前多赚了一百多美金——这可不是小数目,全是以前被中间商硬生生吸走的血汗钱! 这事儿最妙的地方就在这:它不只是让泰国米在国际市场上便宜了一点点,更重要的是把赚钱的机会,还给了那些真正在土地上流汗的人。让这群最懂大米、最有干劲的人直接冲到一线,跟越南、印度拼刺刀。他们会琢磨怎么把包装做得更亮眼,怎么种出别人没有的有机米,怎么打响自己的小品牌——这股子内生的劲儿,比单纯降价15美金管用多了! 当然,这一招也只能续命,没法包治百病。印度手里攥着几千万吨库存,随时能靠低价砸懵市场;越南那边,产业链玩得比谁都溜。但泰国这步棋,绝对走对了。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内部的毒瘤切了,让行业的血重新流动起来,才有底气去外面的擂台上打硬仗。 这哪儿是什么简单的“大米战争”啊,这分明是泰国一次不大,却无比关键的内部革命!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