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罗斯,藏得有多深?很多人还以为,打了三年仗,俄军,已经被“掏空”了。错了!真相

俄罗斯,藏得有多深?很多人还以为,打了三年仗,俄军,已经被“掏空”了。错了!真相是,它在乌克兰用的,大部分,都是“二流”装备;而它真正用来,对付北约的“王牌”,现在,才刚刚,拉出来!   俄乌打了三年,不少人喊着“俄军快撑不住了”,可最近俄罗斯亮出的家伙事儿,才让人看清——之前在乌克兰战场转悠的,压根是俄军的“库存货”,真家伙才刚露脸,说俄军被掏空,纯属没摸透战斗民族的家底。   俄军投到乌克兰的地面装甲部队,大多是T-72系列的早期改进型号,甚至有不少苏联时期留下的T-62主战坦克。   这些装备在战场上的作用很清晰,就是用来消耗乌军兵力和西方援助装备的“消耗品”。去年库尔斯克地区的攻防战里,俄军就是用这些翻新的老坦克正面硬扛乌军的北约制式装甲,就算打坏了,拖回去修修还能接着用,实在修不好也不心疼。   西方卫星拍到一堆废弃坦克就喊“俄军装甲部队崩了”,却没算过这些装备的实际成本——一辆翻新T-62花的钱,还不到新款T-90M的五分之一。   俄罗斯真正的新一代主战坦克T-14“阿玛塔”,到现在也就造了约30辆,国防部追加的145辆订单还在生产线上。这款坦克集成了不少独家技术,造价高昂且保密级别极高,之前就算出现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域,也没参与正面冲锋,只在隐蔽阵地里试射过几发。   俄军心里门儿清,跟乌克兰打巷战用T-14纯属浪费,这种能扛住串联破甲弹的先进装备,是专门用来对付北约装甲集群的。就像没人会开着限量版跑车去拉货,俄军也不会把压箱底的坦克扔到乌克兰的烂泥里瞎折腾。   俄军的军工生产能力才是关键,这一能力直接粉碎了“俄军被掏空”的说法。   西方情报机构最新评估显示,俄军现在每个月能造5000架左右以“天竺葵-2”为主的无人机,导弹月产量也突破了200到250枚,这个数字比2023年翻了好几倍。“天竺葵-2”这种自杀式无人机,成本才2万美元,也就“口径”巡航导弹五十分之一的价钱,刚好适合大批扔出去消耗乌军的防空系统。   今年7月前半个月,俄军就往乌克兰扔了超过5000架无人机,就算被乌军以71%的拦截率打下一大半,剩下的也照样瘫痪了大片电力设施。   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已经开了全天候三班倒的生产模式,2025年计划交付的坦克数量达到1500辆。这些坦克里80%是翻新升级的苏联库存货,剩下20%是新造的T-90M。   T-90M装了新型火控系统和反应装甲,战场生存能力比老型号提升不少,年产量已经突破280辆。   这种“新旧搭配”的模式,既保证了装备数量,又留存了精锐战力,西方说的“俄军坦克库存告急”,在1500辆的年交付量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俄军把这种低成本无人机和高精度导弹搭配着用,搞出了一套高效的打击搭配。   值钱的“口径”“匕首”这类导弹专门啃硬骨头,盯着乌军的防空系统、指挥中心这些核心目标打;大批“天竺葵-2”就蜂拥而上,消耗对方的防空导弹,同时打击电力设施这些民生目标。   去年乌克兰官员就抱怨过,俄军一次就扔过来400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防空系统根本拦不过来。   这种“高低搭配”的打法,既降低了战争开销,又把打击效果拉到最大,这足以证明俄军的后勤补给和生产能力完全能支撑长期作战。   俄罗斯真正的战略威慑底牌,从来没在乌克兰战场亮过相。“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常年潜伏在北冰洋冰层下,每艘能装16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打遍美国本土都没问题。   北约的反潜部队花了十几年,都没能摸清这些潜艇的活动轨迹,更别说有效打击了。   “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更是北约的噩梦,这种导弹能以20倍音速飞行,还能在大气层边缘变轨躲拦截,现有的反导系统在它面前跟纸糊的没区别。   被寄予厚望的S-500防空系统,虽说之前在克里米亚实战中,出现过10枚拦截弹只拦住8枚的情况,但这更多是因为要应对密集制导火箭弹的场景限制。   这款系统本来就是设计用来同时拦截战斗机、巡航导弹甚至弹道导弹的,600公里的射程专门针对北约的空中集群,现在部署的重点区域也全是面向北约的战略方向。   俄军没把完整版S-500投到乌克兰,这就好比没人会用手术刀去削铅笔,不是做不到,而是完全没必要。   俄乌冲突确实让俄军的一些短板暴露了出来,比如无人机体系依赖伊朗技术,C4ISR系统比不上西方先进,80%的损失都来自乌军的无人机打击。但这些短板都集中在常规作战的信息化层面,跟俄罗斯针对北约准备的战略威慑力量完全是两码事。   俄罗斯心里清楚,跟乌克兰打是消耗战,跟北约对上才需要动真格,前者用库存和低成本装备就能应付,后者才需要拿出战略核力量和先进常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