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没消息”了,而是从“大张旗鼓搞建设”变成了“踏踏实实搞运营”。 就在 2025 年 11 月初,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约 10 分钟后就进入预定轨道,3 个半小时内就精准对接上了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这已经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 6 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个过程流畅得像 “日常通勤”,也难怪没像最初建站时那样掀起全民热议。 此时的空间站里,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在轨驻留 170 多天,正忙着打包各类实验样本,准备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轮换。 这几位航天员在轨期间没闲着,完成了 4 次出舱活动,给空间站装上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还验证了核心舱节点舱作为备用出舱口的性能,航天员陈冬更是凭着 6 次出舱纪录,成了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他的在轨总时长也超过 380 天,刷新了国内纪录。 舱内的科学实验更是密集到连轴转。航天医学领域里,航天员们用脑电设备记录长期太空飞行对认知能力的影响,采集唾液样本研究肠道菌群变化,还用拉曼光谱仪检测尿液里的代谢组分,这些数据都在完善人类太空生存的医学准则。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也没停,航天员定期更换无容器柜里的样品,维护实验设备,这些看似琐碎的操作,都在为地面科研积累关键数据。 反观常被拿来对比的国际空间站,如今正处在超期服役的尴尬境地。这座 1998 年建成的空间站,原定 2015 年就该退役,虽经两次延寿到 2024 年,现在仍在硬撑着运行,已经超期服役近 10 年。 根据 2024 年 NASA 的报告,上面有 588 个部件超过设计寿命,还存在 4 处裂缝和 50 处隐患,每天空气泄漏量达到 0.9 到 1.1 千克,最严重时一天能漏 1.7 千克,就算俄罗斯宇航员用密封剂打了补丁,泄漏也没完全止住,风险等级已经被调到最高。 为了应对危机,美俄不得不重新坐下来谈判,一边拟定脱轨坠落计划,一边委托公司开发 “太空拖船”,打算将来把它拖到南太平洋的 “尼莫点”—— 那个被称为 “航天器坟场” 的海域。 现在空间站里的转移通道得时刻密封,只有运补给时才敢临时打开,美国的 “龙” 飞船还特意加了临时座椅,就怕哪天要紧急撤离。 中国空间站没走这样的老路,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长期运营,现在进入常态化阶段,每次发射、对接、实验都按计划推进,少了些 “首次” 带来的新鲜感,却多了持续产出的科研价值。 2025 年一年里,天舟九号、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相继到访,货运补给、乘组轮换、实验开展环环相扣,年底还要迎接天舟十号和神舟二十二号,这样的运营密度,恰恰说明空间站已经进入稳定产出期。 那些说 “没脸提” 的人,其实是没看到热闹背后的扎实进展。国际空间站的辉煌已成过去,而中国空间站正在太空里稳步耕耘,从航天员健康保障到前沿科学探索,每一项成果都在为人类太空活动铺路。这种 “低调的忙碌”,远比一时的热度更有分量。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