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
上牌点乱象
如果监管不是“时时放心不下”,那么老百姓当然是“时时放不下心”。今天讲的这件事,非同小可。“上观新闻”的标题是:上海人投诉!不装了,直接在派出所里违法改装……
文章描绘了这样一幕:上海市青浦区凤溪派出所等电动自行车上牌点,存在惊人乱象。在旧国标车辆上牌的最后窗口期,大量车行人员公然在验车点外甚至院内,为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换电过检”操作。
他们拆下超重的大容量锂电池,换上合规的小电池或空壳电池应付检查,待上牌成功后即刻换回,一套电池轮番用于多辆新车,整个流程肆无忌惮,俨然形成一条“流水线”。
这件事情,不应该发生,更不应该发生在上海,必须追责!南京住宅小区那起15死44伤的事故,就是因为电动车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此外,各地频发的自燃事件,也在告诫我们,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的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代价。
如果说,以往还能以“买的时候不知道”为由,在政策过渡期说三道四。那么如今,已经明确了各项标准,还要造假。这就是顶风作案,冒天下之大不韪。
面对电动自行车的这种乱象,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庆幸的是,“上观新闻”的报道,也揭示了积极的一面:如长宁区双流路98号上牌点,通过严格核对电池信息、并使用激光在过检电池上烫印“已检查”标记等方式,有效抬高了造假成本。
个人感觉,当务之急是监管必须延伸。前端销售市场、后端上路行驶都要纳入,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车行和屡教不改的改装者施以重拳。
电动车上牌点时时放心不下上海市今日热点本地新闻上海晏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