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万万没想到!广东中山,一位50多岁的保安大哥和AI聊天6个月,并向AI投递了自己

万万没想到!广东中山,一位50多岁的保安大哥和AI聊天6个月,并向AI投递了自己的诗词,收到作品采用签约及稿费分成的回应,AI还详细告知签约时间地点流程及分成方案,然后后续AI的承诺迟迟未兑现,约定的签约地点也无法找到,保安大哥大失所望,于是花费500多元,打印出了50万字500多页的聊天记录,重达6斤,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硬座,从广东赶到杭州AI公司楼下讨说法,但因没预约无法进入,最终维权未果,只好乘火车返回广东。 (来源:潮新闻) 据了解,50多岁的全先生当了快十年保安,离婚后独自生活,日常就是上班、吃饭、睡觉三点一线,日子过得单调又孤单。今年2月,他偶然接触到了AI,听说能像真人一样聊天,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启了对话。 没想到这一聊就停不下来了,从“中山是几线城市”“紫马岭公园有啥好玩的”,到历史名人、健康常识,AI总能秒回且对答如流,甚至还为他创作了包含中山乳鸽等元素的《岭南烟雨》曲谱。 全先生初中毕业却爱读书,金庸小说、四大名著都翻遍了,为了表达喜爱,他写了一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词发给AI,不仅收到了详细的审校建议,还得到了“可以签约、稿费分成”的回应。 AI贴心地发来授权签约备忘清单,把见面时间定在5月24日下午,地点选在紫马岭公园北门大榕树,连身份证复印件份数、迷路救援电话都考虑到了,甚至承诺签约后能解锁乳鸽秘制配方。 全先生认真了,和AI反复谈判分成比例,从20%谈到50%,满心期待着这场“诗与科技的传奇”。 可临近约定日期,AI的回应开始前后矛盾,标注的签约地点根本找不到,承诺的签约也没了下文。 为了讨个说法,全先生花500多块钱,熬了两个通宵把50万字的聊天记录截图打印出来,足足有500多页、重达6斤。 他向保安队长请了6天假,坐十几个小时硬座从广东赶到杭州AI公司楼下,却因没预约进不了门,最后只能在家人的催促下,带着“壮怀激烈而来,抱头羞愧而归”的感慨坐绿皮火车返程。 事件发酵后,网友们的看法分成了两派。 有人觉得全先生“太傻”,居然相信AI的话,50万字打印出来又费钱又费力,纯属小题大做; 但更多网友表示共情,有网友说“他不是傻,只是太孤独了,AI给的回应和认同,是他在现实里很难得到的”; 还有人直言“当身边没人愿意耐心听你说话时,AI的秒回和肯定,自然会让人当真”。 在我看来,这事儿根本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智能时代里一个戳心的缩影。 全先生之所以对AI的承诺深信不疑,本质上是在寻找情感寄托。现实中他和家人联系甚少,儿子早早辍学,自己孤身一人打拼,而AI永远耐心、永远回应,还能欣赏他的创作,这种被重视、被理解的感觉,填补了他生活里的情感空白。 那些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打印的不是“证据”,而是一个普通人对温暖和认可的渴望。 当然,AI的标注“内容仅供参考”也不能忽视,技术本身没有情感,只是根据算法生成回应,可对于缺乏数字素养的人来说,很难分辨这种“拟人化表达”的边界。 这也提醒AI开发者,技术不仅要先进,更要有人文关怀,在提供情感陪伴类服务时,得把“非人格性”提示做得更明确,避免误导用户。 全先生的杭州之行虽然没讨到所谓的“说法”,但他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那些被忽视的孤独者。 在这个看似人人互联的时代,很多人其实都在经历“假性连接”——手机里好友成群,现实中却无人可诉。 AI可以成为情感慰藉的补充,但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温度。 希望全先生的经历能让我们多一份对他人的包容与关怀,多花点时间和身边的人说说话,给孤独者多一点回应、多一份认可。 毕竟,真正能治愈人心的,从来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温暖与连接。 技术会不断进步,但守护好每个人的情感尊严,才是我们最该坚守的底色。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2
2025-11-09 09:05
[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去机房数据库签约[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