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郭台铭自己都曾说过,百分之九十的财富都来自大陆,这话一点不夸张,巅峰时期光大陆员工就有120多万,单郑州一个工厂高峰期就有30万人,比不少小县城的人口都多。 可如今再去看,不少厂区的宿舍楼空了大半,招工牌上的待遇一涨再涨也鲜有人问津,曾经的“世界工厂”怎么就像被扎破的气球,说泄气就泄气了?这一切,都得从2017年郭台铭那步臭棋说起。 2017年,郭台铭站在特朗普身边,那叫一个意气风发,拍着胸脯宣布要砸675亿人民币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10.5代液晶面板厂,还许诺创造1.3万个工作岗位,把这事吹成“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时多少人觉得他牛气,能让美国总统亲自站台,可现在回头看,这哪儿是奇迹,分明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他大概忘了,富士康能成气候,靠的全是大陆的人口红利、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真以为把工厂搬到美国,就能复制同样的成功? 事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初吹的675亿投资,到最后连零头都没花完,2021年跟威斯康星州重新签的协议里,投资直接砍到了46亿人民币,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承诺的1.3万个岗位更离谱,实际只创造了1454个,连零头都凑不够。后来拜登去当地考察,直接戳破这是“骗局”,说特朗普拿着金铲子挖了个坑,自己掉进去了。 那片规划了3000英亩的厂区,到最后就稀稀拉拉盖了几栋楼,连当初铲平的100座房屋都没补回来,最后只能租给微软建数据中心,丢人丢到了国外。 郭台铭拍着胸脯给特朗普画大饼的时候,怕是压根没算过这笔账:美国工人工资是大陆的好几倍,技术工人还招不够,逼得他一度想从大陆调工程师过去;当地产业链配套差得远,很多零件还得从大陆运过去,成本直线飙升。这笔亏本买卖,直接把富士康的现金流拖得够呛。 美国那边的窟窿还没补上,大陆这边的根基又开始晃了。郭台铭一门心思扑在美国建厂的时候,压根没注意到大陆早不是以前那个只靠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了。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富士康,不是怕吃苦,是厂里的工资实在没吸引力,而且流水线的活没前途。 2017年的时候,富士康直接人工成本就达到165.62亿元,比当年的净利润还高,到了2021年,虽然员工减到了19万多,但人工成本还是占了总成本的4%,稳居第二大成本。 更要命的是,他一直喊着要搞智能化升级,2018年工业富联上市募集了273亿,说要建智能制造平台,结果四年过去,23个项目没一个能赚钱,毛利率反而从2017年的10.14%降到了2021年的8.31%,比师出同门的立讯精密差远了,人家毛利率常年保持20%左右。 最直观的就是裁员潮,2018年到2019年,郑州工厂就裁了5万多合同工,当时内部备忘录都写着要削减200亿开支,iPhone业务直接砍了60亿成本。 有工人说,以前旺季要靠临时工才能赶完订单,现在正式工都要轮休,宿舍楼下的小饭馆倒了一半。订单也被抢得厉害,苹果以前一半以上的iPhone都靠富士康代工,现在把不少订单分给了和硕、纬创,连华为这些国内品牌也开始扶持本土代工厂。 郭台铭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苹果离不开的合作伙伴,可人家早就开始分散风险了,他倒好,还在跟美国政客称兄道弟,把自己的基本盘丢了。 更可笑的是,郭台铭后来想搞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这些新业务,想靠投资续命,投了思灵机器人、凌云光这些企业,可这些布局大多是近一两年才做的,离量产赚钱还早得很。 现在的富士康,既没了以前的劳动力优势,又没赶上智能化升级的趟,订单被抢,投资亏本,可不就像破气球一样泄气了嘛。 说句实在话,富士康的崩塌不是突然的,是郭台铭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他忘了自己的根在大陆,放着好好的产业链和市场不用,非要去美国赌一把,结果赌输了就想回头,可大陆市场早就不是他说了算的了。 当年灯火通明的工厂如今冷冷清清,120万员工变成19万,675亿投资缩水到46亿,1.3万岗位只兑现1454个,这些数字摆在这里,谁还敢说他是“代工帝国”? 郭台铭要是当初没头脑发热去美国建厂,把钱花在智能化升级和员工福利上,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世上哪有什么突然的崩塌,不过是之前的错误一个个累积,到了该爆发的时候罢了,可惜啊,郭台铭到现在可能都没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