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媒点名批评特朗普!10月30日,在中美元首会晤之际,纽约时报刊文表示,当今世界

美媒点名批评特朗普!10月30日,在中美元首会晤之际,纽约时报刊文表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美中关系,而特朗普把它搞得一团糟。他发起了一场美国一直在输的贸易战,即便本周双方正式达成休战协议,也很可能是以中国掌握主动权、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形式收场。当你听到特朗普及其助手吹嘘与中国达成里程碑式协议时,别忙着喝彩。 说起来也挺讽刺,特朗普最初挥起关税大棒的时候,还幻想着能逼中国让步,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可现实却狠狠打脸,他那一套“黑手党老大”式的胁迫手段,在中国这儿根本行不通。中国手里握着的王牌,远比他想象的多得多。   别的不说,光是稀土这一项就够美国头疼的——全球近七成的镍、七成三的钴,还有几乎全部的重稀土元素,都得靠中国供应。   这些材料可是电动汽车、半导体甚至高端武器生产的命脉,美国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这就好比掐住了高科技产业的脖子,特朗普再怎么虚张声势,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能振兴美国制造业,反而推高了国内物价,让普通消费者买单。像半导体、航空航天这些高端产业,本来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现在被关税打得措手不及。   美国自己的人工成本高,产业生态又不完整,重建供应链谈何容易。结果就是不少企业成本飙升,竞争力下滑,最后不得不裁员减产。   约翰迪尔这样的农机制造巨头,因为钢铁关税损失了6亿美元,还裁了2500人,这连锁反应早就超出了农业本身。   这场贸易战还严重损耗了美国的软实力和全球信誉。特朗普那种“美国优先”的霸道做派,连传统盟友都看不下去了。欧盟、加拿大、墨西哥这些伙伴国,一个个都被他的关税大棒打得晕头转向,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德国媒体直接点破,说特朗普的言论让美国回到了旧式帝国主义风格,像个“纯粹的霸凌者”。欧洲民调显示,当地人对美国的好感度暴跌,有些国家甚至跌超20个百分点。这种信任崩塌不是短期能修复的,未来美国再想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恐怕应者寥寥。   纽约时报最担心的,恐怕还是特朗普可能在核心利益上对中国妥协。比如中国如果以限制稀土出口为筹码,要求美国减少对台湾的支持或缩减南海巡逻,特朗普为了短期交易利益真可能让步。   这种妥协将是中国影响力的巨大提升,也会被广泛视为美国衰退的先兆。   美国在亚洲的盟友会因此心惊胆战,担心自家安全失去保障,而中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动作风险也会加剧。这种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可不是签个贸易协议能弥补的。   其实特朗普政府不是不知道这些风险,但他们决策太匆忙,只顾短期政治利益,根本没考虑长远后果。有美国官员私下承认,他们只花了几天的工夫来考虑这场经济地震的二阶效应,完全没准备好应对后续复杂的全球体系。   这种“先烧了再说”的鲁莽行事风格,简直是把全球经济当赌注,结果就是扰乱了市场,损害了联盟关系,还加速了国际社会寻找替代美国主导体系的进程。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得更沉稳老练。一方面深化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当美国在筑墙设障的时候,中国在修路搭桥,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让世界大部分国家逐渐向中国靠拢。就像德国《明镜》周刊说的,特朗普的贸易战反而让中国成了可靠的新伙伴。   所以别看特朗普团队现在吹嘘什么“里程碑式协议”,真相很可能是中国掌握着主动权,而美国正在丧失全球影响力和信誉。   这场贸易战暴露的不仅是政策失败,更是美国战略方向的整体迷失。当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时候,美国却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只会加速其相对衰落的过程。   纽约时报的警告来得正是时候。特朗普或许以为他能在贸易战中取胜,但现实是,美国可能不仅输掉这场贸易战,还会在未来数年付出更大的地缘政治代价。而中国,正通过更加开放和合作的姿态,在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冲突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