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5年全军授衔,不少红军老部队都有人登台授勋,唯独红二十四军没一个代表。这支

1955年全军授衔,不少红军老部队都有人登台授勋,唯独红二十四军没一个代表。这支部队明明是红军正规军,咋就成了“零授衔”的特例? 这事得从1931年7月的山西平定说起,那里出了桩大事。国民党高桂滋部的军营里,一群士兵突然举旗起义,带头的是共产党谷雄一。 这些人里藏着关键人物军长赫光,原名万锡绂,还是黄埔毕业生。他早就在敌军潜伏,靠“读书会”发展党员,悄悄攥住了兵权。 本来计划三个团一起行动,可起义前地下党员被捕,消息泄了密。只能仓促提前动手,最后只拉出1100多人,编成红二十四军。 人虽不多,分量却重——这是长江以北首个红军军级部队。起义成功后,他们没敢久留,冲破层层封锁往河北阜平转移。 到了阜平,红军干了几件暖心事:开仓放粮3万石,释放被囚群众。还建起苏维埃政府,这是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比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政府,还早了三个多月呢。 这动静把蒋介石、阎锡山急坏了,连张学良都坐不住。他命令石友三剿灭红军,石友三派了个叫沈克的师长出马。 沈克是老滑头,早年认识谷雄一,就假意要率部投诚。那天谷雄一带人驮着银洋去受降,一进村就被扣押。 第二天,沈克又伪造消息,骗赫光去法华村接防。赫光一到就遭伏击,他当场和敌人搏斗,最终寡不敌众牺牲,才29岁。谷雄一被押到北平处决,临刑前高呼口号,年仅26岁。 主心骨没了,部队乱了阵脚,参谋长刘明德临危受命。大家推他代军长,带着人撤出阜平往西突围,一路惨不忍睹。敌人围追堵截,队伍越打越少,刘明德也曾在战斗中失踪。 后来又推蒲子华当军长,继续往陕北走,渡黄河时只剩六七百人。可敌人还是紧咬不放,在内蒙古两岔河,部队被彻底打散。 1933年残部摸到榆林时,就剩几十号人,并入了陕北红军。红二十四军的番号,就这么永远消失了。这支部队的惨,不光是硬仗多,更在于骨干全拼光了。 赫光、谷雄一牺牲时都不到30岁,蒲子华殉国时也才三十出头。战士们从1100多人打到几十人,大多倒在了转战路上。唯一确认活到建国的,只有个当年16岁的普通士兵牛清明。 刘明德后来到了陕北,1944年在延安病逝,没等到授衔那天。所以1955年授衔时没人上榜,实在是没办法。 部队建制早没了,幸存的要么牺牲太早,要么是普通士兵。但这支部队的功劳从没被忘,阜平的火种后来成了抗日根据地的基础。那些年轻的烈士,用生命在北方竖起了红军的旗帜。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