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副总老李最近快被手下的技术骨干小张逼疯了。这小子能力是真强,可脾气也是真差,天天在部门横着走,谁的意见都不听,动不动就甩脸色。老李想发火又不敢—项目正到关键阶段,离了这个人还真转不动。 无奈之下,老李去找退休的老领导喝茶诉苦。老领导听完微微一笑:“硬碰硬是下策。我给你支个招—画地为牢,以名锁之。” 老领导说:“这种人,往往不是钱的问题,最在乎的是‘名’,是面子,是那种唯我独尊的存在感。你跟他硬来,他攻击性更强。你得顺着他,把他捧到一个高高的位置上,但这个位置,得是你精心为他设计的‘黄金牢笼’。” 老李照办。 回去后,立刻着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给名头,满足虚荣 在公司季度大会上,隆重宣布任命小张为“公司首席架构师”,并专门为他成立了“技术战略研究室”,由他全权负责。当着全体同事的面,把镶框的聘书递到他手里,说:“公司的技术未来,就靠你来把握方向了。”那一刻,小张脸上闪过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自豪。 第二步:定边界,巧妙隔离 在任命的同时,公司清晰地划分了他的职责范围:“首席架构师”专注于攻克前沿技术难题和制定三年以上的技术发展规划,不再参与具体项目的日常代码评审和跨部门扯皮会议。这意味着,他依然地位超然,但已经从日常的协作链条中被“隔离”出来,失去了对同事工作指手画脚的“合理身份”。 第三步:引方向,转移精力 公司给他画了一张“大饼”:“小张,你的目标是做出能引领行业的技术成果。那些琐碎的工作,就交给其他团队去处理吧。”这下,他的好胜心和精力,全部被引导到了研究新技术这些“高大上”的工作中,再也无暇顾及身边那些他曾经看不顺眼的“小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小张感觉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找到了更大的价值感,整个人都平和了。而团队也因为他这个“破坏源”的离开,恢复了久违的和谐与高效。 后来,老李的感悟是: 治人如水,堵不如疏:面对有能量的下属,压制只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弹。高明的手段是“疏导”,为他汹涌的精力开辟一条你希望他去的工作方向。 投其所好,给其所需:刺头往往“求名”,那就给他名。但给名不给实权,用荣耀的虚名换取管理的实权,这是核心。 画地为牢,界限分明:那个响亮的头衔和独立的领域,就是为他画的“牢”。这个牢笼金光闪闪,让他心甘情愿地待在里面,既发挥了才华,又不会四处“扎人”。 真正的管理高手,从不亲自下场与下属搏斗。他们善于布局、引导和借力,用最柔和的方式,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所以,当你再遇到那种“有本事、不听话”的下属时,先别急着上火。想想是不是能给他打造一顶合适的“高帽子”,或许,所有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一起聊聊吧!沈理职谈如何管理好刺头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