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

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这个姑娘叫邢小颖,2014 年从高职毕业就进了清华的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刚去的时候估计没人能想到,这个高职背景的年轻人后来能成了学生嘴里的 “宝藏老师”。 要知道清华的学生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数理化底子扎实得没话说,可到了实践课上,不少人却成了 “手残党”,面对砂型铸造这些实操活儿,连工具都拿不稳。 邢小颖的厉害之处就在这儿,她能把那些枯燥又复杂的专业知识,讲得比讲故事还明白。 就说砂型铸造里的抛砂环节,课本上的原理写得晦涩难懂,她张嘴就来:“这就像打篮球扣篮,得看准位置发力,力道不够砂型不实,太猛了又容易把模型冲坏。” 还有撒分型砂那步,她干脆拿吃烧烤打比方:“跟撒孜然一个道理,得均匀铺开,不然铸件容易粘模,就像烧烤没撒匀调料一样难吃。” 这些接地气的比喻一出来,课堂上的气氛立马就活了。以前学生们上实践课都蔫蔫的,现在不光听得认真,还总追着她问问题。有个清华工科的男生说,以前觉得实操课就是应付学分,听邢老师讲完才发现,原来这些手艺里藏着这么多门道。 她可不光会讲段子,专业功底扎实得没话说,在高职学的就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上学时就跟着老师泡在实训室,从砂型制作到铸件打磨,每一步都练得炉火纯青。 刚到清华的时候,她也犯过怵,怕自己镇不住这些学霸,干脆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磨技术,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怎么把知识点讲得更透彻。 而且她还非常的与时俱进,知道现在的学生喜欢新鲜东西,她硬生生把 3D 打印、虚拟仿真这些新技术融进了传统实践课里。 用虚拟仿真软件先让学生模拟操作,避免实操时出错,再结合传统工艺讲解原理,这种新旧结合的教法,连清华的老教授都夸有想法。她的讲课视频传到网上后,好多人都留言说 “原来职校生这么牛”“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其实刚入职那阵,也有人背后嘀咕,觉得一个高职生去清华教书有点 “不够格”。邢小颖没跟人争辩,就用实力说话。有次一个学生按照课本步骤做砂型,反复失败还找不到原因,急得满头大汗。 邢小颖走过去,上手摸了摸砂料的湿度,又看了看他的舂砂力度,一句话就点透:“砂料太干,舂砂的时候力道没顺着纹路走。” 照着她的指点调整后,那个学生果然一次成功,后来还特意找她道歉,说之前不该以学历看人。 这些年她在清华教过的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好多人毕业从事相关行业后,还会回来跟她交流经验。有个做航天配件的学生说,当年在她课上学的铸造精度控制技巧,现在在工作中还能用得上。 邢小颖自己也常说,职校从来不是升学失败后的退路,而是另一条能发光发热的赛道,这里培养的都是 “手里有真活、能解决实际问题” 的人。 现在的她早就成了清华实践课的 “金字招牌”,选课系统一开放,她的课准被秒光。有人问她会不会觉得跟清华的环境格格不入,她笑得特坦然:“学问不分高低,能把真东西教给学生,能让他们明白实操的重要性,我就没白站这个讲台。” 她的经历也让越来越多人明白,学历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真才实学才是最硬的底气。 想想也是,那些学霸们虽然理论功底深厚,但到了动手环节,还真得靠邢小颖这样的 “技术大拿” 引路。 她用自己的经历打破了很多人对高职生的偏见,也让大家看到,不管走哪条路,只要肯下功夫钻研,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从高职实训室到清华讲台,这一路的距离,她用十年的坚持和努力,一步步丈量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