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19年闻泰砸340亿拿下安世半导体时,欧洲媒体的嘲讽声差点盖过签约仪式的掌声。“中国土老板只会砸钱”“60年技术积淀哪是随便能啃的硬骨头”,彼时安世的车规级MOSFET占全球24%份额,每三辆欧洲车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荷兰奈梅亨工厂更是被捧为“汽车心脏的摇篮”。 没人料到,闻泰签约当天就悄悄调了20个带着精密仪器的工程师赴荷,对外只说是“技术交流”,实则是带着卷尺和扫描仪的“拆弹部队”。 那些日子,荷兰工程师看着这群中国同行天天围着生产线转,小到焊盘间距大到封装工艺参数都记满笔记本,嘴上不屑“懂不懂什么叫技术壁垒”,转头就发现中国东莞、淮安的工地已经打了地基。 闻泰压根没打算“躺赚”现成产能,东莞基地2022年投产时直接把年产能拉到300亿颗,是荷兰工厂的3倍;淮安基地专啃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对接比亚迪的高压平台需求。等2024年荷兰终于反应过来,安世72%的产能已经扎根中国,给蔚来供货的周期从12周砍到4周,欧洲车企的订单反而要靠中国产能托底。 2025年10月7日,荷兰突然甩出冻结令,安世海外资产被锁,奈梅亨工厂的系统权限直接掐断,甚至停发当地员工工资,想逼着闻泰低头。可这拳打出去才发现打在了棉花上——闻泰48小时内就把上海保税区的库存转口马来西亚,绕开欧盟关境;国内备用IT系统瞬间接管所有数据,订单进度条一秒没断。 这时候闻泰又补了关键一刀:荷兰研发团队40%的经费都靠中国基地供血,这边一断,奈梅亨实验室的设备直接积了灰,核心工程师全跑到韩国找工作去了。 最先慌的是欧盟车企。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生产线突然断了芯片,每天少产5800辆,相当于一条生产线凭空消失;Stellantis的排产计划连砍三周,采购总监急得飞中国的机票一周内改了三次。 欧洲汽车协会的报告说得直白:近六成芯片订单绑在中国产能上,再折腾下去,2026年新能源车产量得减15%,20万人要失业。德国经济部公开怼荷兰“拿欧盟产业换ASML的好处”,欧盟委员会连夜开会逼荷兰松口。 最终还是荷兰先服软,悄悄恢复了系统权限,主动联系闻泰重启协商。毕竟他们想卡别人脖子,反倒把自家盟友的产业链捅了个窟窿。这哪是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明是中企在全球产业链的一次“反向收割”。我们不赌别人脸色,只是提前把产能、技术、供应链都攥在手里,连后路都铺了三层。 以前总有人说中企收购是“交学费”,闻泰却用340亿教了全世界一课:在复杂的地缘环境里,真正的谋略从不是依赖别人的技术,而是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底气。荷兰跟风搞打压,终究是低估了中国企业的“未雨绸缪”,毕竟核心攥在自己手里,任谁施压都没用。 参考资料: 中国网 《企业自身受到影响,全球汽车面临“断供”,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