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连胜文说:各位不要忘掉,中国大陆目前为止是台湾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世界上

连胜文说:各位不要忘掉,中国大陆目前为止是台湾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少人会跟贸易伙伴打!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连胜文一句话点破了现实,两岸经贸的绑定不是虚的,而是硬邦邦的现实,在全球经济波动和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这种联系更不是“可选项”,而是台湾赖以生存的命脉。   先看最直观的数据,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常年占总出口的40%左右,几乎一半,2024年,台湾出口到大陆和香港的芯片总额高达852亿美元,而对美国的出口只占4.48%。   顺差更明显,台湾每年对大陆的顺差保持在700到800亿美元之间,这几乎就是台湾整体贸易顺差的全部,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台湾的外贸账户会直接翻转成逆差,所谓“经济支柱”就要轰然倒塌。   产业链上的互补更让人无法否认,大陆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占了全球35%的份额,台积电的3纳米生产线,联发科的旗舰芯片,都需要大陆客户撑住订单。   反过来,大陆的新能源车企要造高续航电池,必须依赖台湾占全球七成产能的碳化硅衬底;芯片封装测试要提速,也离不开台湾日月光的3D封装技术。   而台湾的产线八成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要从大陆进口,缺了这环,机器根本转不动。   你给我饭吃,我给你材料,形成了典型的互补循环,谁先砍断,谁先流血。   可民进党当局偏偏要搞所谓“脱中”,喊口号要“非红供应链”,幻想把台湾经济和大陆割开。   但事实是,企业不买账,岛内工商团体九成反对“断链”,满意度不到一成。   台湾本地市场小,撑不起这些产业;美日东南亚再加起来,也替代不了大陆的需求规模,更何况,美国逼台积电去亚利桑那设厂,结果是成本大涨、进度拖延,量产可能要推到2026年。   与此同时,美国对台企还加征关税,让不少台企反而把大陆市场当成“避风港”,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制度化的依赖也早已形成,2010年起实施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已经帮台湾拿到上百亿美元的关税优惠,而台湾的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直接受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有价格优势。   如果ECFA失效,不仅GDP增速会立刻下滑0.4%,更可能带来大规模的失业潮,岛内工商界早就把ECFA称作台湾经济的“稳定器”,因为它稳住的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具体的岗位和饭碗。   这种依赖感在基层最明显。   台湾的释迦、菠萝、莲雾等农产品,长期在大陆畅销,年出口额动辄上亿,可一旦因虫害暂停进口,价格立刻暴跌,果农血本无归。   这说明,两岸经贸关系绝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切实关乎普通家庭生计的保障,类似的还有渔民和中小企业,他们没有大财团的缓冲,一旦两岸关系紧张,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他们。   凡是喊“脱中”的人,根本不会替果农和工人兜底。   除了传统产业,更关键的是新赛道,大陆的新能源、AI算力、生物医药等产业正在快速成型,台湾的技术和经验正好可以通过大陆市场走向全球。   这种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共建新赛道,两岸的融合能形成抗风险的合力,应对中美科技博弈的环境,这一点连跨国企业都心知肚明,很多合同里都加了“台海条款”,因为大家清楚,两岸稳定是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保障。   回头看,连胜文的提醒不是危言耸听,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人会和最大的贸易伙伴打仗,因为那是自毁根基。   两岸的经济关系就是台湾的“氧气”,断了就难以呼吸,合作是“王牌”,脱钩就是“废牌”,那些为了政治口号而忽视现实的人,最终坑的不是别人,而是台湾自己的社会与经济。   结论很清楚,两岸经贸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对了,台湾能借大陆市场和全球链条继续繁荣;答错了,只会被产业链边缘化,成为大国博弈里的牺牲品,现实已经证明,合作才是出路,割裂只会自断生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