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先施医院的一起患者死亡事件引发全网热议:患者冷某福就诊后不幸离世,自媒体博主

笔尖下说法 2025-10-01 10:00:19

宣威先施医院的一起患者死亡事件引发全网热议:患者冷某福就诊后不幸离世,自媒体博主称医院“死亡几小时后仍收转院抢救费”,而院方则反驳称是家属阻挠抢救导致严重后果,5.5万元为抢救预付款。本文结合双方说法梳理事件脉络,拆解背后的法律关键点,并汇总网友争议焦点,带你看懂这起纠纷的核心问题。 一、事件反转?院方与博主各执一词 9月20日中午12点半,重伤的冷某福被送到宣威先施医院。据院方说法,陪同人员一开始说只是“自行摔伤”,但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多处严重损伤,病情已经极其危重。 抢救过程并不顺利:准备手术时患者突发失血性休克,医院赶紧调了全院力量,还从宣威市级医院请了多学科专家来会诊手术。术后患者病情越来越差,家属提出要转院,医院也帮忙联系了上级医院。 但意外在9月21日凌晨发生了:0点34分,患者刚被移出手术室准备转院,生命体征突然急剧恶化。医生立刻就地抢救,可现场的家属和随行人员却聚集起来阻挠,打乱了抢救秩序。最终,患者没能救活。 不过,短视频账号“老班长(专做有机肥料)”的说法完全不同,他声称患者已经死亡几小时,医院还在让家属交钱转院抢救。对此院方明确否认,说心电监护仪显示,直到移出手术室时患者都还有生命体征,所谓“死亡后抢救”是不实信息。 关于大家关注的钱的问题,院方表示家属预交的5.5万元,全是9月20日22点11分前抢救和手术产生的预付款,并非转院时临时索要的费用。目前宣威市卫健局已经派出调查组,正在彻查此事。 二、法律拆解:这些关键点必须搞懂 1. 家属阻挠抢救,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很多人觉得家属是情绪激动,但从法律层面看,这种行为可不是“情有可原”那么简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医疗救护相关工作,轻则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能处5到10天拘留,还能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阻挠行为直接影响了抢救,导致患者死亡,后果就更严重了。 类似的“拔管杀妻”案中,丈夫拔掉妻子呼吸管并阻挠抢救,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虽然本案家属是阻挠而非主动伤害,但如果明知抢救刻不容缓仍强行阻拦,放任死亡结果发生,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如果是疏忽大意没意识到后果严重性,也可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这两种罪名都可能面临有期徒刑的处罚,最高甚至能判死刑。 2. 医院诊疗是否担责?看这三个标准 判断医院有没有责任,主要依据《民法典》里的医疗损害责任规则,核心看三点: 是否有过错:院方说家属最初称“脚部骨折”影响了判断,这需要看医生是否尽到了谨慎检查义务。如果明明有全身损伤的迹象却没发现,就可能存在过错;但如果是患者和家属隐瞒病情,医院已经按流程检查救治,责任就会不同。 是否违反规范:比如有没有及时开启绿色通道、会诊流程是否合规、病历记录是否完整等。如果存在违反诊疗规范的情况,会直接推定医院有过错。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患者的死亡是自身病情导致,还是抢救不及时造成,或是阻挠行为引发?这需要专业鉴定来明确,也是后续责任认定的关键。 3. 5.5万元收费合理吗?要看三点 家属和网友对费用的质疑,法律上要看这几点:一是收费项目是否对应实际抢救和手术内容;二是收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三是是否存在临时加价、虚假收费等情况。院方称费用是抢救预付款,如果能提供明细证明对应诊疗行为,就属于合理收费;但如果像网友怀疑的“死亡后仍收费”,就可能涉及违规甚至诈骗。 三、网友吵翻了!这两大观点针锋相对 1. 支持家属派:医院有前科,难免让人怀疑 不少网友站家属这边,主要是因为涉事医院有“黑历史”——2023年曾因串换收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款。有网友留言:“有过违规收费前科,现在说5.5万是预付款,谁能完全相信?”还有人认为:“患者刚到医院还能说话,怎么越治越重?医院的诊疗过程肯定有问题。” 2. 认同院方派:阻挠抢救等于断送生机 另一部分网友更认可院方说法,觉得家属的行为太冲动:“医生正在救人,就算有疑问也该等抢救结束再说,这时候阻挠不是害了病人吗?”还有网友提到:“自媒体的话不能全信,很多都是断章取义博流量,还是等官方调查结果吧。” 结论:这些问题,等着调查给答案 这起事件里,有太多疑问需要官方调查组给出明确答复:家属阻挠抢救的具体细节是什么?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真的合规?5.5万元收费到底有没有明细依据?患者的死亡究竟和哪些因素直接相关? 医疗纠纷里,情绪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值得同情,但阻挠抢救绝非正确选择;医院有澄清的权利,但也要坦然接受监督。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起纠纷中,医院和家属谁的责任更大?面对医疗争议,到底该如何既保护自身权益,又不影响正常诊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0 阅读:46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