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不允许中国进行管制政策,G7国家与欧盟意欲联合对我们出手,9月25日,根据法新社报道,消息人士称,七国集团(G7)与欧盟正在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并可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稀土产品征收关税或碳税,很显然,这些动作瞄准的就是我们的稀土话语权。 仔细看他们的盘算,主要有三招:第一,搞本地采购,在一些公共项目里设限,减少对中国原料的依赖。 第二,提高对外资的审查门槛,避免企业把稀土相关投资继续放在中国。 第三,就是在所谓“环保”旗号下,加征额外税费,说白了就是贸易壁垒。 这三板斧加起来,传递的信息很直白,他们要弱化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推动所谓的“去中国化”。 西方为什么对稀土这么敏感?因为稀土不是普通金属,它被广泛应用在高科技、新能源、军事装备等关键环节。 全球谁掌握稀土,谁就可能在现代工业竞争力上占先。而中国在开采、冶炼、加工上都具备绝对优势,换句话说,这块命脉我们牢牢握在手里,正因如此,他们才会焦虑。 过去他们在芯片、高端设备等领域,对中国设下重重封锁,一点都不手软,轮到中国在稀土上动用管控手段,他们立马跳出来喊“自由市场”“公平竞争”。 这让人觉得讽刺,自己掌握优势时,就是全球化;等别人有了话语权,又立马换一套说辞。 对中国来说,稀土是战略资源,对出口进行管理既合法又合理。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对能源、粮食、石油进行严格的出口限制,中国对稀土采取一定措施完全是正常行为。 这不是拒绝合作,而是要确保我们的利益和安全,只要对方是正常的合作态度,中国也不会随意收紧供应,但如果动机明显是打压中国,那反制自然也会毫不手软。 其实从过往经验来看,G7和欧盟对中国早已设立各种限制,目的就是削弱我们的科技和产业优势。 如今稀土触及到他们的“要害”,反应才会如此激烈,道理很简单,没有稀土,高科技产业可能就会直接停摆。他们的担心并不夸张。 不过现实情况更加复杂,即便其他国家能开采稀土,绝大部分依然要送到中国来加工。 全球产业链的实际格局,不是几条文件和税收就能轻易改写的,所以所谓“脱钩”“去中国化”,更多是政治宣誓,很难立竿见影。 如果他们真的推行碳税和关税,短期内或许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但供需平衡也会随即被打破,导致价格上涨、供应紧张。 最终这些代价,会反弹在他们自己的产业链上,换句话说,他们想搞围堵,可结果大概率会是“自损八百”。 这场稀土博弈,不仅是经济牌,更是国际博弈的缩影,未来局势大概率还会有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守住稀土阵地是必要选择,对于西方来说,他们必须承受因衔枚疾进而带来的产业震荡。 与其不断制造摩擦,不如选择互利合作,毕竟走到极端对抗那一步,不仅不利于中国,也迟早会让他们自己付出代价。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对于封锁中欧班列,波兰方面终于不再遮掩和拿俄罗斯做借口了。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