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懂,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竟在高考中采用

芸霄记史 2025-09-16 17:38:28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懂,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竟在高考中采用甲骨文写作!经过翻译,阅卷组发现考生作文严重跑题,最终只得了6分。此事传开后,这个成绩平平的男孩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可入学没多久,他的导师就辞职了,还直言这样的学生他教不了。     2009年,高考阅卷现场,一个语文老师刚翻开作文卷子,就被密密麻麻的符号吓住了,全卷一个正常汉字都没有,这些符号弯弯曲曲,像是古代石碑上的刻痕。   几位老师换着看,全都认不出来,卷子被送到质检组,他们也没辙,只好请来古文字的专家。     专家拿到照片研究后,比对了很久,结论让人吃惊——全篇是甲骨文,还夹杂了金文和小篆,一个高中生,在高考花几个小时用几千年前的文字写作文,这事简直闻所未闻。     这个考生叫黄蛉,绵阳农村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从小不爱说话,但喜欢钻进书堆,他对古文字的兴趣源于一次在寺庙看到的石碑。   进入高中后,他遇到了一位也喜欢古文字的语文老师,两人经常研究甲骨文,他能认会写的古文字有几百个。     2008年他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时听说三轮车夫蔡伟因古文字被复旦录取,他觉得自己也能试试,于是2009年高考,他决定孤注一掷,在作文上全用甲骨文,希望能博个机会。     结果,可想而知,作文翻译出来后,完全跑题,逻辑混乱,按高考标准,跑题就是大扣分,最后作文6分,总分428,连三本线都没过。     他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媒体的报道直接让他火了,有人夸他有才敢拼,有人骂他耍聪明。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老师注意到他,组织了几个古文字专家对他考核,从文字识别到文献解读,他表现不错,最后破格录取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校对他很重视,为他返聘了退休的古文字权威何崝教授,单独给他上课,刚开始,他很勤快,备好问题虚心请教,老师对他抱着很大期望。   但随着媒体关注升温,他开始频繁接受采访,讲话越来越夸,把自己包装成“学术新星”,甚至公开说自己完全读懂了《文心雕龙》。   这样的说法传进导师耳里,让老教授心里直犯嘀咕,因为就算搞学问几十年的研究者,也很难轻易下这种结论。     何教授很快发现他的学习态度也变了,原本打算先帮他打扎实的基础,结果他嫌慢,非要直接研究“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的大题目,教授考他常用字的演变,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笔记里还混着不少抄来的东西,真正自己写的并不多。     一年多后,何崝教授彻底失望了,辞去了对他的指导,并对外说他太急功近利,把天赋当成了捷径,没有耐心去打基础。     消息一出,全网议论,但这一次声音更多的是质疑——破格录取是不是太草率了?光有才华不够,态度和耐力更重要。   此后,黄蛉的情况学校再没公开过,他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个曾经因为一篇甲骨文作文引起轰动的少年,就这样消失在了舆论之外。     你怎么看这件事?如果你是当年的老师,会选择录取这样的学生吗?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信源:信源:新华网 ——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教授递辞呈称不愿教

0 阅读:4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