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和霹雳-15虽然在实战中击落了法国阵风,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装备比西方先进,他们认为阵风失利,是因为没有发挥出体系作战的优势。 可问题是,5月7日那次对抗,美其名曰“体系缺失”,实际上却是歼-10CE真正打出了硬实力。 那一天,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歼-10CE,在预警机和数据链的配合下静默接近目标,用霹雳-15一举击落了对手,而印度飞行员甚至没能搞清攻击来自哪一侧,这样的战果难道不是实力的体现吗? 英国《空军月刊》在随后公开报道里列出数据,当天一共损失了4架阵风,连编号都详细点到,例如BS001和BS022,至今印度方面仍拿不出这些飞机在役的证据。 战场结果就摆在那里,却被简单一笔带过成“没体系”,问题在于,印度空军同样也配备了预警机和数据链,体系条件并非只有一方具备,可结果依旧是悬殊的失利。 要解释这种差距,就得回到装备的本身,体系能放大优势,但核心还是看武器自身,歼-10CE所用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孔径达到710毫米,超过1000个收发模块,发现距离可达240公里。 而阵风的RBE2-AA雷达只有550毫米孔径,模块数836,探测距离145公里。 换句话说,歼-10CE飞行员能远远先一步看到目标,对方还没察觉,胜负已经注定,即便两机在单挑环境下,阵风也将落在下风。 雷达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打击手段,霹雳-15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能实现二次加速,末端速度最高5.5马赫,锁定目标后形成超过120公里的无逃区。 对比欧洲的“流星”导弹,速度只有4马赫,无逃区最大80公里,意味着阵风还未进入攻击范围,就已经处于危险区。 更现实的是抗干扰,霹雳-15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保持78%以上命中率,而“流星”在叙利亚战场的数据却显示相当比例落空,体系能指路,可武器最后能不能打中,差距立刻显现。 除了雷达与导弹,歼-10CE在隐身设计上也具备优势,它采用DSI进气道和隐身涂层,正面雷达反射面积控制在0.4到0.5平方米。 而阵风并没有真正的隐身设计,更多依赖电子干扰来“装”,一旦被先进雷达盯上,战机就失去了先机。 2024年卡塔尔演习中,歼-10CE更是以9:0战绩完封欧洲“台风”,这种压倒性结果充分说明,不是单靠体系,而是综合技术领先。 新加坡媒体的说法其实绕开了核心,体系和武器本就是相互依靠的关系,美国的F-35被称为顶级战机,可它同样需要预警机、数据链的支持才能发挥真正作用。 乌克兰战场上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如果没有完整的体系配合,效果立刻打了折扣,强体系没有好武器是空壳,好武器没有体系则无法最大化。 被击落的阵风记录不会凭空消失,巴基斯坦的9:0演习战绩也不会被轻易抹掉。当事实都清清楚楚摆在那里,否认歼-10CE和霹雳-15的先进性,只能显得心虚。
·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和霹雳-15虽然在实战中击落了法国阵风,但这并不代
芸霄记史
2025-09-25 18:45:16
0
阅读:231
往事随风
阵风战机是法国达索公司制造的,印度的预警机是以色列制造。所以他们的数据链衔接不如巴基斯坦的,因为巴基斯塔的战机和预警机都是一个国家制造。数据链衔接肯定比印度的好很多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