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可真大!9月22日湖南长沙,一女子因咳嗽一直没好,就借助AI问诊平台诊断病情,自己买药去吃,结果陷入“吃药就好,停药复发”的死循环,直到病情加重后她才去医院,可结果却让她傻了眼![无辜笑] 这名女士今年初开始出现咳嗽症状,起初认为是普通感冒,服用常见的感冒药物后症状没有改善,她转而使用手机上的AI问诊平台。 AI系统根据她输入的症状信息,给出诊断建议并推荐相应药物,她按照AI的建议购买并服用药物,咳嗽症状确实有所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每当停药后,咳嗽症状就会重新出现,这种“服药缓解、停药复发”的模式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她始终没有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直到最近症状明显加重,她才决定到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肺部已经出现空洞性病变,医生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部空洞是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如果早期得到规范治疗,预后通常较好。 咳嗽作为一个常见症状,背后的病因复杂多样,普通感冒、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结核都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咳嗽。 不同病因导致的咳嗽,在发病时间、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这需要专业医生通过面对面问诊和体格检查来鉴别。 AI系统虽然能够处理大量医学数据,但在个体化诊断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每个患者的体质、病史、生活环境都不相同,这些个体化因素是AI难以准确把握的。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健康问题不应该完全交给算法来解决,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但无法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人文关怀。 面对身体不适时,选择正确的求医途径,既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毕竟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更加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简直是我本人了,有点不舒服第一反应就是手机查一下,看来真不能图省事,下次得直接去医院。” “咳到肺空洞太吓人了,这拖的时间也太长了,AI害人不浅啊,健康问题真的开不得玩笑。” “AI到底不是真人,它又不会给你听诊、做检查,哪能全靠它看病啊?这女的心也是真大。” “这事也不能全怪AI,主要她自己缺乏常识,身体反复出现问题早就该去医院了,科技工具只能当个参考。” “现在各种健康APP和问诊软件太多了,广告打得响,但以后真不敢轻信了,关键时刻还得是正规医院靠谱。” “希望她早日康复吧,这也给我们大家都提了个醒,身体是自己的,一定要珍惜。” 您有过类似“网络自诊”的经历吗?您认为AI问诊平台应该为这类事件负责吗? 官方信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胆子可真大!9月22日湖南长沙,一女子因咳嗽一直没好,就借助AI问诊平台诊断病情
轩叔观察
2025-09-24 18:24:27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