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盛极而衰,关羽败亡真只是"大意"吗?一切早有天数! 麦城的残阳把城墙染成血色

五代十国志 2025-09-22 03:28:28

所谓盛极而衰,关羽败亡真只是"大意"吗?一切早有天数! 麦城的残阳把城墙染成血色。关羽倚着斑驳的箭楼,听着城外东吴战鼓震天——曾喊着"誓守荆州"的军民,正扛着锄头往城下跑。这位被曹操赞"万人敌"、后世奉"武圣"的传奇,终究成了败军之囚。 千年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像句口头禅。可最近刷到条高赞评论:"要是只怪'大意',三国史怕要被读薄了。” 一、一句"虎女焉嫁犬子",撕开了联盟的体面 关羽的傲,早就在联姻事件里冒了尖。 那年孙权派使者来提亲,想让儿子娶关羽之女。按说孙刘是盟友,结亲本是巩固关系的好事。可关羽当着使者面吼:"虎女安能配犬子!"把人撵了出去。 《三国志·关羽传》记着这事:"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不是普通的嘴硬——孙刘联盟本是各取所需:刘备借荆州立足,孙权防曹操南下。关羽这一闹,等于当众扇了东吴的脸:"你们不配和我们平起平坐。" 后来吕蒙装病回建业,陆逊接任时故意写信吹捧:"关将军功盖寰宇,小将佩服。"换作旁人,多少会给点面子;关羽却冷笑:"东吴没人了?派个书生来送死?"他把诸葛亮"东和孙权"的叮嘱,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我的兵最能打",逼反了最该防的人 关羽带兵是把好手,管人却稀松。 留守荆州的糜芳、傅士仁,早被他骂得寒了心。关羽北伐前,因后勤问题当众训斥:"补给跟不上,我要是回不来,你们都得掉脑袋!"《三国志·糜竺传》提过,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都被骂到这份上,更别说傅士仁了。 后来关羽带走主力,只留这俩守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时,糜芳看着城外东吴军旗,第一反应不是抵抗,而是叹气:"早降早解脱,省得被关将军砍了。"傅士仁更绝,直接打开公安城门投降。 上庸的刘封、孟达更现实。关羽当年反对刘备立刘禅,这俩记仇了。关羽求救时,他们回信:"你平时鼻孔朝天,现在遭报应活该。" 三、"襄樊必胜",一场豪赌押上了整个荆州 关羽打襄樊,本想立不世之功。他算准了两点: 一是曹军扛不住。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曹仁缩在樊城不敢动; 二是曹操会慌。为救樊城,曹操差点迁都,还派徐晃带援军。 但他漏了最关键的——孙权会捅刀子。 四、"大哥会救我",政治场里最危险的幻想 关羽困守麦城时,最盼刘封、孟达来援。可他不知道,刘备心里也有杆秤。 诸葛亮早提醒过:"关羽性傲,需有人制衡。"刘备让刘封守上庸,本是安插在荆州的"后手"。可刘封觉得关羽平时不把他放眼里,直接晾着。 更现实的是,刘备刚称汉中王,正需要稳定内部。关羽若赢了,功高震主;若败了,正好削弱荆州旧部。所以诸葛亮急归急,始终没派主力增援。 五、谁才是赢家?这场悲剧早写好了结局 关羽死后,孙权得荆州,曹操解襄樊之围,刘备失了争霸资本。可三家都没笑到最后: 孙权杀关羽,刘备举全国伐吴,夷陵大火烧光了东吴精锐;曹操没等到统一,撒手人寰;刘备白帝城托孤,蜀汉从此走下坡路。 结语:关羽教我们的,从来不是"别大意" 站在今天回望,关羽的败亡早超越了"粗心"。他被性格的棱角扎伤自己,被团队的离心拖垮防线,更被时代的洪流推到了悬崖边。 但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性里的傲慢,照见团队里的信任,照见历史里"当局者迷"的无奈。 #三国演义# #关羽# #刘备# #刘封# #孙权# #吕蒙# #陆逊# #孟达# #诸葛亮# #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