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临时加戏,马德里会谈现场变火药桶,中国一句话没说,直接动手查芯片,这回真撕破脸了。 特朗普这手操作确实够突然,马德里会谈的桌子还没摆稳当,他就带着三张 "王牌" 直接掀了桌。谁都知道他不按常理出牌,但这次连铺垫都省了,前一夜就在自家社交平台上吆喝着让北约 32 国给中国商品加税,幅度从 50% 到 100% 不等,转头又拉着 G7 国家要搞 "围剿",最狠的是美国商务部连夜加班,给 32 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了 "实体清单" 的入场券。这一套组合拳看着唬人,其实仔细看看,还是老套路换了新包装。 先说说这实体清单的事儿,美国商务部这几年就没闲着,从 2018 年那会儿零星几家,到 2025 年 3 月中国实体已经占了清单的近三分之一,足足 1065 条记录。就在这次会谈前几个月,他们刚把 23 家中国实体加进去,其中 13 家都是半导体相关的,复旦微电、华岭股份这些搞芯片的企业全在列。说白了就是想用技术封锁卡住中国的脖子,可这招用多了,效果也就那样。就像 ASML 被美国逼着减少对华设备出货,结果中国在 2023 年三季度反而买走了他们 46% 的光刻机,进口额一下子涨了五倍多,你说这封锁到底封了个啥? 再看他拉来的 G7 盟友,这出戏其实早演过。2018 年特朗普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结果 G7 直接变成 "6+1",欧盟反手就列了个 64 亿欧元的报复清单,连美国的汽车都不放过。现在又想让欧洲国家给中国商品加税,先不说欧洲企业在华利益有多大,单说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奢侈品,哪样离得开中国市场?真要加税,恐怕最先喊疼的是他们自己的企业。欧洲央行早就算过账,贸易战头一年美国经济就得少增长 2.5 个百分点,这种赔本买卖,精明的欧洲人未必愿意做。 北约国家那边更别说了,32 国各有各的小算盘。有的国家跟中国贸易顺差不小,有的正指望中国投资,真要按特朗普说的加税 50% 以上,先垮掉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出口企业。这种强人所难的要求,最后多半是嘴上答应,实际该咋做还咋做,毕竟生意场上谁也不跟钱过不去。 这边特朗普的戏正演到高潮,中国那边没喊口号没放狠话,直接动手查起了芯片。这操作其实不新鲜,2023 年美光就没通过中国的网络安全审查,结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全都停购了他们的产品。要知道美光每年 10% 的收入都来自中国市场,这一下损失可不小。中国这么做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完全是按《网络安全法》来的,你美国能以国家安全为由搞制裁,中国就不能审查有风险的产品?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越是卡脖子,中国芯片产业反而越较劲。2023 年中国芯片进口额一下子降了 15.4%,这可不是买少了,而是国产芯片能顶上了。中芯国际的 7nm 工艺已经小规模量产,14nm 芯片的良品率超过 90%,长江存储的技术甚至跑到了全球前面。就像华为 Mate60 突然上架,里面用的国产芯片打了不少人的脸,这就是中国企业的脾气,你越不让干,我越要干成。 特朗普这时候搞这么一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跟 2024 年大选脱不了关系。就像 2018 年中期选举前他密集搞贸易战一样,现在不过是换了个舞台表演给国内选民看。但芯片这东西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搞定的,中国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光是拿到美国许可证的芯片相关申请就有 2641 个,总价值 3350 亿美元,真要彻底断供,美国企业自己也受不了。 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清楚,美国想靠制裁拖住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脚步,可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2023 年进口芯片少花的钱,正好变成了研发投入,中芯国际、华虹这些企业的产能越扩越大,订单都接不过来。特朗普以为甩出三张王牌就能占上风,却没算到中国手里早就有了 "自主创新" 这张好牌。 说到底,马德里会谈这场闹剧,不过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小片段。美国想靠盟友围堵,可盟友们各有盘算;想靠技术封锁,中国的产业链越练越强;想靠关税施压,自己的企业反而可能受伤。 中国这边不吵不闹,查芯片、搞研发,用实际行动回应,这种 "闷声干大事" 的风格,其实比任何狠话都有力量。毕竟在高科技领域,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技术硬、谁的产业链全,靠掀桌子是赢不了比赛的。特朗普的火药桶看着吓人,可真要论持久战,中国芯片产业这几年练出的内功,才是更靠谱的底气。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