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杨秀山正在急行军,突然发现前面有3个落单士兵,便追上打招呼,谁

靖江的过去 2025-09-13 11:40:54

1938年,八路军杨秀山正在急行军,突然发现前面有3个落单士兵,便追上打招呼,谁知,这几人说中国话时,竟带了一点日本口音! 杨秀山是120师骑兵营的政委。 当时,他带领四百多名骑兵在晋西北干河床西侧急行。马蹄铁撞冻土,声脆。 杨秀山骑马时,始终留意着周围。忽然,他看见前方土沟边有三个模糊人影。急行军中遇到零散人员本不稀奇,可等他骑马靠近,听见对方说汉语时带着生硬的东洋腔调,立刻警觉起来。 “太君” 两个字从对方口中说出,还带着怪异口音。杨秀山后颈的汗毛一下子竖了起来 —— 他撞上日军巡逻队了! 这不是杨秀山第一次与日军打交道。他十五岁参加红军,跟随队伍经历了五次反 “围剿”。 长征时的浯溪河激战,他冲锋在前;平型关血战,他也从未退缩。他的左肩还残留着弹片,左臂功能受了影响,但骑马速度依旧很快。 1937 年 9 月,贺龙在五寨师部召见杨秀山。当时八仙桌上的马灯,将墙上的军事地图照得明亮。 贺龙对他说:“秀山,师里要组建骑兵营,由你担任政委。现在只有两个连,一百来号人,马匹不足,咱们这些营级干部都不一定能分到马。” 说完,贺龙解下自己的怀表,塞进杨秀山手里。这只瑞士怀表上刻着 “L.H.L”,后来在无数次突围中,杨秀山都靠它精准把握战机。 组建骑兵营并不容易。杨秀山带领战士们走村串户,用 5000 大洋和电台,从百姓手中换来了骡马。 在雁北的破庙里,他看着新兵们笨拙地学习驯马口诀:“草短料净水要清,脚尖跟蹬屁股稳。” 到 1938 年春天,骑兵营扩充到四百多人,成为平绥铁路沿线的尖刀力量,让日军十分头疼。 日军也并非易与之辈。1938 年底,日伪军调集大批兵力,想要将骑兵营团团围住消灭。 杨秀山和营长王志强在草棚里商量到深夜,还起了争执。营长提议往南撤退,到长城以南与兄弟部队汇合。 杨秀山指着西侧的沟壑地貌图反驳:“南边肯定有重兵拦截,不好通过。西边的干河床又宽又平,适合骑兵奔袭,突围的机会更大。” 最后营长咬着牙拍了桌子:“连夜往西突围,天亮前必须冲过三十里沟谷!”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四连在黑夜里迷了路,原本他们是开路部队,一迷路就没了踪影。 杨秀山很着急,带着向导摸黑寻找。月光下突然传来人声,他以为是四连的战士,大声问道:“哪个连的?” 对方一回答,汉语里带着东洋腔调,杨秀山心里一沉。 借着月光仔细查看,三个黑影手中的刺刀泛着冷光 —— 正是日军巡逻队! 杨秀山反应迅速,立刻反手将军帽檐扣到后脑勺,遮住八路军特有的红五星帽徽。 接着他用带着湖北乡音的东北话喊道:“俺是蒙古军侦察兵!” 日军被蒙住,两人信了。这时一日军滑倒坠沟,杨秀山趁另两人俯身,抽刺刀从后冲去。血溅马鞍,他翻身上马,耳后是日军乱枪,人已远去。 这场遭遇战显日军狡猾,更见杨秀山机敏。他懂 “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等日军追来,骑兵营早绕黑山梁,在蛮汗山麓集结。 后来营部会议上,他说:“打仗不比嗓门,比脑子快。” 这机敏源于熟地形,大青山支队骑兵营靠绥远沟壑、牧区用好骑兵战术,1940 年米峪镇战斗火攻日军就是例子。 杨秀山传奇还多。1945 年春转战中阳、青化磭,扶眉战役以少胜多。新中国授衔时,贺龙为他戴中将肩章:“你身上二十一块弹片,比将星亮!” 这些弹片见证他从湖北沔阳放牛娃成开国中将,也记着抗战中无数英雄用智勇为民族争尊严。 他后来常说,当年打仗靠部队齐心、百姓支持。骑兵营在晋西北站稳,靠百姓给骡马、指小路。他身上弹片,是军民共抗敌的见证。 晚年他仍留那怀表,“L.H.L” 磨浅了,走时还准。他说表提醒自己,当年仗不易,现在好日子要珍惜。一看表,就想起贺龙嘱托、战士冲锋、战友并肩。 开国中将头衔是对他的肯定,但他心里,最珍贵的是和战友抗敌的岁月、带硝烟的弹片、百姓说的 “八路军是咱靠山”。 这些,比任何荣誉都重要。

0 阅读:216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