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法新社报道:“特朗普于周五签署行政令,允许美政府将全球范围内被认定非法拘禁美公民的国家列为‘国家赞助者’,并可施加包括制裁在内的惩罚性措施,此举旨在打击‘人质外交’,保护海外公民权益. 这时候离美国大选只剩俩月,这事儿看着是护着海外美国人,其实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特朗普是在周五签的这份行政令。 简单说,这令儿给了美国政府一个新权力:能在全世界找那些被他们认定 “非法拘押美国公民” 的国家,然后给这些国家贴个 “国家赞助者” 的标签。 一旦被贴上这标签,美国就能动手制裁,不光是断贸易、冻资产,连跟美国金融体系打交道都可能被卡脖子。 特朗普签令的时候说得挺硬气,说这么干是为了打垮 “人质外交”,保护美国公民在国外的安全。他还特意提了个 “成绩”,说今年 1 月自己重新回白宫后,已经帮 72 个被困在国外的美国人回了家。 比如有 11 个人是从俄罗斯弄回来的,当时正赶上俄乌冲突,这些人因为当地安全审查被卡住了;还有 23 个是从阿富汗回来的,2021 年美军撤兵的时候,这些人没来得及跟着走,最后是美国跟塔利班谈了好几轮才弄回来的。 这边特朗普刚签完,参议员鲁比奥就赶紧表态支持。鲁比奥平时对中国就挺硬,这次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说,谁要是敢把美国公民当 “谈判筹码”,肯定得付出大代价。 他还说不管在中东、东欧还是亚太,美国都会把公民安全放在最前面,就算是经济合作、顾外交面子,也得往后排。 美国国务院有个不愿露名的官员,偷偷跟法新社说了后续安排:现在中国、伊朗、阿富汗这三个国家,已经被拉进首轮审查名单了。 审查是白宫牵头,国务院、司法部还有中情局一起干活,主要看这三国近五年有没有 “非法拘押美国公民” 的事儿,有没有掺政治动机。结果大概 11 月初大选投票前会出来,到时候定要不要制裁。 其实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干类似的事,这次是把老套路改成了 “固定流程”。 比如 2018 年,特朗普就给伊朗贴过 “国家赞助者” 标签,之后一制裁,伊朗石油卖不出去,老百姓日子都难了;2020 年又因为 “拘押美国商人” 制裁土耳其,逼着土耳其放人。 这次的行政令,就是把之前 “碰到个案才制裁” 改成了 “有制度可依”,白宫想收拾谁就更方便了。 再说说这三个被审查的国家,美国的心思其实不一样。 对中国,美方说的 “非法拘押” 根本没实锤。之前他们炒的那些案子,全是中国法院按法律判的普通刑事案件,涉案人的权利都有保障,跟 “人质外交” 半毛钱关系没有。说白了,美国就是想拿这事儿造舆论,干扰中国搞科技、做贸易。 对伊朗,这事跟伊核协议谈不拢直接挂钩。2018 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就没停过制裁伊朗;现在伊朗在核设施上有新进展,美国更急了。把伊朗拉去审查,就是想再加层制裁,逼着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同时压一压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 阿富汗更特殊,2021 年美军撤兵后,塔利班虽然掌控了阿富汗,但美国没承认它。美方审查阿富汗,一方面是想逼塔利班放了还滞留在当地的几个美国公民; 另一方面是盯着阿富汗的锂矿 —这矿是搞新能源的关键原料,美国怕中国跟阿富汗合作开发,想靠制裁卡住这事儿,保住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 美国这招一出来,国际上不少人都反对。 美国国内也有人看不惯。民主党参议员墨菲在国会上直接质疑,说这份行政令让总统权力太大,绕开了国会;而且特朗普说的 “72 人获释” 有水份,其中 30 多人其实就是签证问题滞留,根本不是 “非法拘押”,特朗普这么说就是为了大选装样子,拉保守派选民的票。 说到底,特朗普签的这份行政令,就是把 “公民安全” 当幌子。 真实目的一是为了大选拉票,让保守派觉得他够硬;二是想打压中伊这些对手;三是转移国内注意力,别让大家总盯着通胀高、就业差这些麻烦事。 但这么搞单边制裁,只会让全球外交更紧张,还毁了各国合作保护公民的基础。 接下来这事儿会怎么发展,会不会坑了更多人,全世界都在看着。
慌了,特朗普对俄罗斯态度逆转!9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华盛顿已经决定,
【23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