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法国数据保护机构CNIL对谷歌开出了3.25亿欧元的罚单。 原因是谷歌

康安说历史 2025-09-05 01:34:04

9月4日,法国数据保护机构CNIL对谷歌开出了3.25亿欧元的罚单。 原因是谷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乱用Cookie跟踪用户,并在Gmail中投放广告。 这笔约合 27 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创下了 CNIL 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更刺眼的是,这已经是该机构第三次因为 Cookie 问题对谷歌出手。 算上之前的处罚,谷歌在法国因数据违规累计缴纳的罚款已超过 6 亿欧元。监管机构的耐心显然已经耗尽,这次不仅罚得更重,还撂下狠话:六个月内不整改,每天再加 10 万欧元滞纳金。 谷歌到底犯了什么事?调查结果显示,这家科技巨头在两个关键环节玩起了猫腻。在 Gmail 邮箱的 "促销" 和 "社交" 标签页里,谷歌悄悄插入了伪装成邮件的广告。 这些广告混在正常邮件中间,看得用户眼花缭乱。按照法国法律,这种广告推送必须先获得用户同意,但谷歌显然把这条规定当成了耳旁风。 更过分的是账户创建环节的操作。谷歌在用户注册时故意设下圈套,诱导大家选择支持个性化广告的追踪 Cookie,却对 "不选就没法用服务" 这个关键前提含糊其辞。 这种连哄带骗得来的 "同意",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CNIL 调查发现,光是法国就有 7400 多万用户掉进了这个陷阱,其中 5300 万人在邮箱里见过这些违规广告。 谷歌可不是第一次在欧洲栽跟头。2017 年,它因为操控购物搜索结果被罚 24.2 亿欧元。2025 年 6 月,欧洲法院又建议维持对其安卓系统 41.24 亿欧元的罚款。罚款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谷歌却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搪塞。 这次面对处罚,公司发言人还在嘴硬,说用户一直能控制广告展示,过去两年已经做了改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所谓的改进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把拒绝选项藏得更深罢了。 这张罚单背后,是欧盟对科技巨头日益强硬的监管态度。近年来,从《数字服务法案》到《人工智能法案》,欧洲正在织一张越来越密的监管大网。 法国更是走在前列,用实际行动表明:不管你是多大的巨头,在数据隐私问题上都不能搞特殊。这种强硬姿态让美国科技公司很不舒服,特朗普政府甚至放话要 "捍卫美国企业利益",但欧洲各国根本不为所动。 欧洲消费者对这种监管举双手赞成。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邮件内容被偷偷扫描,一举一动都被 Cookie 监视。 谷歌却把用户的隐私当成了摇钱树,靠着这些不光彩的手段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好了,罚款金额直接和受影响用户数量挂钩,相当于给每个被侵权的用户讨回了公道。 有意思的是,就在 CNIL 开出罚单前不久,谷歌刚刚躲过一场更大的危机。法院驳回了要求其出售 Chrome 浏览器的请求,只要求它把部分搜索数据共享给竞争对手。可这家公司似乎没吸取任何教训,转头就在 Cookie 问题上继续踩红线。这种屡教不改的态度,难怪会惹得监管机构下重手。 谷歌的麻烦可能还没结束。按照 CNIL 的要求,它必须在半年内彻底整改 Gmail 的广告推送方式,让用户能真正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追踪。如果到时候还达不到要求,每天 10 万欧元的滞纳金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更重要的是,这张罚单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参考,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隐私合规成本将大幅上升。 说到底,谷歌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还是因为过去太顺风顺水了。它习惯了用复杂的用户协议和隐蔽的设置选项糊弄消费者,把 "默认同意" 当成了行业潜规则。 但欧洲的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表态:数字时代不是法外之地,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封邮件都值得被尊重。 这次罚款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技巨头在隐私保护上的敷衍和傲慢。它也给所有互联网公司提了个醒:在数据面前,用户应该有说 "不" 的权利。 谷歌要是还拎不清,只会收到更多罚单。毕竟,监管的铁拳不会因为公司名气大就手下留情。在隐私保护这条路上,只有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才能走得长远。

0 阅读:0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