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雪马里战斗期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激烈进行。志愿军63军187师承担穿插任务,目标包围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这支有“双徽营”之称的英国皇家王牌部队,作战能力强且心气高。
战斗胶着时,副班长刘光子奉命带领两名新兵前往山头侦察,防止敌人突围。行至一处山坡,他发现山坳树林中聚集着大量英军,粗略判断至少是一个加强炮兵连,且未设警戒哨,士兵神情紧张,显然是溃散后急于逃命的残兵。
两名新兵见状慌了神,刘光子却决定抓住机会。他让新兵原地掩护,独自携带一把PPS-43冲锋枪和两颗反坦克手榴弹摸向敌群。距离四五十米时,他突然起身朝天空开枪,随后大声喊出“一营向左!二营向右!三营跟我冲!缴枪不杀!”,同时变换位置射击,制造主力包围的假象。
接着,刘光子将一颗反坦克手榴弹扔向敌群附近,巨响彻底击垮英军心理防线。很快,英军纷纷弃械投降,共63人。刘光子独自押解俘虏返回营地,途中两名新兵才赶来协助。
回到营地后,这63名英军俘虏无人认领,清点时新兵道出真相:“这些都是刘副班长一个人抓的。”此事经核实后层层上报,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称号,记一等功,彭德怀总司令也对其连声称赞。
1953年,刘光子受邀参加苏联世界青年联欢节,斯大林曾当面问他如何单人俘虏63名英军,他朴实回答:“主席,道理很简单,我不怕死,他们怕死!”
战争结束后,刘光子回到内蒙古老家,先后担任乡武装部长、旗人大副主任等职,从不主动提及过往功绩,始终默默无闻。如今,他当年使用的苏制PPS-43冲锋枪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见证着那段历史与他的非凡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