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东北的冬天格外寒冷。抗联成员黄有不幸落入日军手中,为了引敌人进入绝境,他假意投降:“我知道抗联的位置,我带你们去。”
黄有本不是天生的战士。20年代,他还是个从关内逃到黑龙江汤原县的穷小子,靠着硬拼,在荒山里开垦出四千多亩地,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户。日子好了,他没忘本——佃户交不起租,他愿意宽限;乡亲遭了灾,他主动送粮;手下的长工都说,这位东家待人和气,像自家兄弟。
可平静的生活,被外来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混乱,粮食被抢、百姓被抓,黄有家的庄园也常被特务骚扰。看着家乡遭难,黄有心里不是滋味。起初,他跟着当地的民间抗日队伍反抗,却发现大刀长矛根本挡不住敌人的枪炮。
直到1934年,抗联的夏云杰找到他。这一次,黄有没犹豫,把家里的马匹、枪支、弹药全捐了出去,正式加入抗联。有人说他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去山里受苦,他却看得明白:“家都没了,守着土地有什么用?”
在抗联的日子很苦。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大雪能埋到人,断粮是常事。黄有跟着大家凿冰捕鱼、挖野菜充饥,从前过惯了好日子的他,比谁都能扛,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黄哥”。
1937年冬天,因叛徒出卖,黄有的身份暴露,被日军抓获。敌人想劝降他,许以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敌人又用全村人的性命威胁,黄有表面妥协,心里却有了主意——他要把这些侵略者骗进深山。
“我知道抗联密营在哪,我带你们去。”黄有的话让日军喜出望外,立刻让他带路。就这样,黄有领着三百多名装备精良的敌人,走进了小兴安岭的茫茫雪海。
他专挑没人走的野路,积雪没过膝盖,日军起初还劲头十足,几天后就累得气喘吁吁。吃饭时,黄有总抢着吃敌人的罐头饼干,把肚子填得鼓鼓的,敌人嘲笑他没见过好东西,却不知道他是在为后续的逃亡储备体力。
走了十几天,他们到了一处“密营”,日军冲进去才发现,这里早就废弃了一年多。敌军官气得拔枪顶在黄有头上,黄有却一脸“无辜”:“他们肯定转移了!前面山里还有个更大的营地!”此时的日军早已在深山里迷了方向,只能接着信他。
当天深夜,暴风雪来袭,山林里狂风呼啸。黄有趁机借口解手,钻进黑暗中,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在风雪里拼命奔跑。等他实在撑不住倒下时,幸被抗联巡山战士发现救回。
而那支日军,彻底被困在了深山里。后来抗联战士找到他们时,这群敌人早已被冻饿和恐惧折磨得失去抵抗力,几乎全被歼灭,只有极少数侥幸逃脱。
可黄有的身体,也在这次逃亡中垮了。长时间的深度冻伤让他的四肢开始溃烂发黑,当时营地里缺医少药,他的伤势一天天恶化。部队转移时,只能留下两名战士和一些粮食照顾他。
几个月后,战友们回到营地,看到的场景让他们永生难忘:黄有已经牺牲,遗体倒在长满青草的土堆旁,还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像是想咬一口草充饥。而留下照顾他的两名战士,也在下山找粮时遭遇敌人,壮烈牺牲。
这一年,黄有年仅39岁。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在东北的雪山上,写下了一段悲壮的抗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