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川对瘀血不同部位的辨证治疗
1. 唐容川认为,瘀血在人体内的停留部位有明显差异,可按照上、中、下焦,以及脏腑、肌腠等不同层次来区分。
2. 若瘀血停在上焦,会出现胸背肩腰疼痛、麻木、气逆胀满等症状,治疗适宜选用血府逐瘀汤,或在人参泻肺汤的基础上加入三七、郁金、荆芥,以此清除上焦的瘀血。
3. 当瘀血位于中焦时,会引发腹中胀满、腰胁部位疼痛,治疗宜用甲己化土汤,再搭配桃仁、当归、姜黄。
4. 要是瘀血停在下焦,会导致腰以下疼痛,小腹、季胁等处胀满,治疗可用归芎失笑散,若伴有大便秘结,需加入大黄。
5. 若瘀血在肌腠之间,出现寒热交替如疟疾的情况,用小柴胡汤加桃仁、红花、当归、荆芥来治疗。
6. 当瘀血在肌肉中,有微微发热、自汗或盗汗(症状类似白虎汤证的表现),可用犀角地黄汤加桃仁、红花治疗,也能选用血府逐瘀汤加醋炒大黄。
7. 若瘀血凝结形成癥瘕(体内肿块),必须采用破血行气的方法将其推除,这类“顽固病邪”万万不能姑息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