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打印”,有人预计印度GDP在明年将会下降1%,莫迪政府不会再提“人口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8-29 14:12:16

特朗普这次“打印”,有人预计印度GDP在明年将会下降1%,莫迪政府不会再提“人口红利”了,原因是其制造业大多劳动密集型的,比如纺织、服装、海鲜、皮革等等,受到的打击很大。 这种产业迁移的压力并非个例,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估算,仅服装出口就可能因此减少25亿至30亿美元,而皮革、地毯、海鲜加工等行业的处境同样艰难。 更要命的是,这些行业恰恰是吸收印度年轻劳动力的主力军,全国范围内已有纺织厂开始停产,渔民因供应链断裂而担忧生计,中小企业主们纷纷感叹“从9月开始可能就没什么事做了”。 就业市场的寒流直接冲击着莫迪政府最看重的“人口红利”招牌。过去几年,印度一直以年轻人口占比高、劳动力成本低为卖点吸引外资,莫迪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这一优势将推动印度成为制造业中心。 但现实是,印度60%以上的制造业就业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这些行业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薄,根本经不起关税壁垒的冲击。 凯投宏观的测算显示,若50%的关税长期维持,今明两年印度经济增长将各受0.8个百分点的打击,法新社则引述经济学家观点称,GDP增长率可能降至6%以下,创下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出口订单流失、工厂停工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劳动力瞬间变成待业人口,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在向“就业压力”转化。 更让莫迪政府焦虑的是,失去的市场份额正在被竞争对手迅速蚕食。孟加拉国的服装业、越南的纺织厂、危地马拉的皮革制品厂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接手从印度转移出来的美国订单。 这种替代效应不仅发生在纺织行业,海鲜出口商发现秘鲁、厄瓜多尔的产品正在抢占美国超市货架,皮革制品则面临来自巴西、土耳其的激烈竞争。 这些东南亚和拉美国家不仅享受更低的关税待遇,部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比印度更低,这让印度试图通过补贴或政策调整挽回颓势的努力变得难上加难。 面对危机,莫迪政府的应对显得捉襟见肘。总理本人在公开讲话中号召国民“不为困境哭泣”,呼吁支持国货,却迟迟没有出台实质性的反制措施。 印度储备银行宣布将为受冲击行业提供专项支持,商务部则列出近50个目标国家,试图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但这些举措短期内难以见效。 一名出口商透露,政府承诺的财政援助申请流程繁琐,而转向新市场需要重新建立供应链和认证体系,“至少需要18到24个月才能看到成效”。 这种政策滞后性让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绝境,印度信贷评定与投资服务公司指出,占出口总量45%的中小企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其中宝石珠宝行业对美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如今脆弱性已完全暴露。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背后隐藏着多重战略考量。表面上是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实则是想在印太战略中拿捏印度——既要让其充当制衡中国的棋子,又不愿容忍其保持战略自主。 更深层的动机则与美国国内政治有关,在选举周期中,特朗普需要展现强硬的贸易保护姿态,转移民众对国内通胀和经济放缓的关注。这种“一石三鸟”的算计让印度沦为牺牲品,却也让莫迪政府陷入两难:屈服于美国压力会损害“战略自主”的形象,坚持现有政策则要承受经济下行的代价。 印度外长苏杰生虽然明确划出谈判“红线”,批评美国关税“毫无正当理由”,但在50%的关税壁垒面前,外交抗议显得苍白无力。 关税冲击的涟漪正扩散到印度经济的各个角落。卢比汇率因资本外流而显著走弱,股市相关板块连续下跌,原本计划在印度扩产的外资企业开始重新评估风险。 印度央行原本预计2026财年经济增长6.5%,但分析师警告,如果美国进一步将关税扩展到制药和电子行业,中期GDP损失可能达到1.1%。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信心打击,那些曾看好印度“人口红利+市场潜力”的投资者开始动摇,毕竟当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遭遇重创时,经济增长的引擎难免熄火。 根据印度官方数据,纺织业直接雇佣近5000万人,间接带动1.5亿人就业,当这个庞大的产业网络因关税而松动时,任何关于人口优势的宣传都显得不合时宜。 印度《经济时报》评论道,特朗普的关税不仅打击了出口,更戳破了印度制造业的虚假繁荣,让这个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除了廉价劳动力,究竟还能依靠什么立足?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