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稀土紧张 当地时间8月26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演讲当中公开表示:已经意识到稀土短缺问题,正试图通过关键矿产任务来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他再度喊出了发展印度经济的宏伟目标:将专注于推进半导体制造以及前沿产业发展,并且将加速印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印度其实是稀土储量的“隐形富豪”。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里,印度占了6%,足足690万吨,能排到世界第三。但家里有矿不等于手里有钱,2024年印度稀土产量才2900吨,在全球产量里连1%都占不到。 这种巨大反差直接导致一个尴尬的结果:印度每年得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尤其是稀土磁铁这种深加工产品。2023至2024财年,印度汽车行业单是进口稀土磁铁就用掉460吨,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问题在今年4月彻底暴露了。中国对七种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印度的供应链立马掉了链子。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说企业的稀土磁铁库存5月底就见底了。 协会文件里写得明白,如果供应跟不上,6月初开始汽车生产就得全面停摆。这不是吓唬人,玛鲁蒂铃木已经悄悄砍了电动汽车的产量目标,就因为缺了那些含稀土的关键部件。连传统燃油车也受影响,电动车窗、扬声器这些小零件都得用稀土磁铁,缺了它们,整车根本下不了线。 莫迪政府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产业停摆。今年1月推出的“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就是冲着解决这个问题来的。政府拿出350亿到500亿卢比,差不多30到42亿人民币,要给本土稀土增产计划输血。 更关键的是政策松绑,印度第一次允许私营企业通过竞标拿到50年的勘探收益权,把以前国企垄断的地盘让了出来。2025年3月,13个关键矿产区块已经摆上拍卖台,就等着企业来挑活儿干。 这还不算技术难关,稀土开采出来只是第一步,真正值钱的是后续的分离和精炼。现在全球能玩得转重稀土提炼技术的,也就中国和日本那几家企业。印度自己的技术不过关,炼出来的东西质量不稳定,根本满足不了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的高端需求。 环保问题更是头疼。印度的稀土矿大多藏在东部和南部的海滩上,品位本来就低,提取起来特别费劲。环保法规一卡,开采成本蹭蹭往上涨。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里就说,印度稀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得多,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虽然储量不少,却一直当不了稀土出口大国的原因。 国内挖不出来,只能找别人帮忙。印度最近在国际上动作频频,又是跟非洲、拉美国家签矿产协议,又是加入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想跟日澳这些国家学精炼技术。 但这些合作远水解不了近渴,七国集团刚在峰会上达成关键矿产供应多元化的协议,真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没个三五年见不到成效。 这时候,印度不得不回头看向中国。毕竟全球92%的稀土精炼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短期内谁也替代不了。2025年上半年,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专门跟中国副外长孙卫东谈了稀土出口管制的事,双方说好要保持沟通。 印度车企更急,自己组了个游说团给政府施压,还打算绕开官方,直接包机来北京找中国供应商谈。上合组织峰会上,中印已经把稀土磁铁合作放进了贸易协议的讨论清单,看样子是要认真谈谈合作了。 但合作归合作,印度也留了后手。为了保证国内供应,印度今年6月单方面终止了跟日本的稀土供应协议,把本来要出口的稀土都截了下来。 这种做法,让日本那边颇有微词,但印度车企的生产线更重要。莫迪在公开场合还不忘敲打几句,说希望各国别把矿产资源“武器化”,这话明着是说给中国听的,毕竟中国掌握着稀土供应链的主动权。 印度也在想别的辙。政府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博帕尔建了三个研发枢纽,专门研究锂离子直接提取和稀土生物湿法冶金技术。还取消了12种关键矿物废料的进口关税,想把电子废弃物里的稀土回收率从12%提到35%。 这些回收的稀土虽然量不大,但能解一部分燃眉之急。可这些努力要见到效果,还得等上好几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员钱峰就说,印度稀土产量占全球不到1%,技术、成本、产业链这三大瓶颈没那么容易突破。 眼下印度的处境挺微妙。一方面,电动汽车和半导体产业要冲刺,离不开稀土供应;另一方面,本土产能跟不上,只能看中国脸色。莫迪喊出的6.7%GDP增速目标,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稀土供应链给不给力。
印度稀土紧张 当地时间8月26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演讲当中公开表示:已经意识到稀土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8-27 17:09:36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