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落网后,交代了一个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的参谋长。杨成武知道后,亲自出面证明:“这是一个误会!” 先说说这个赵玉昆,这哥们是河北易县人,年轻时不务正业,是街面上有名有姓的“混子”,还因为抢劫进去过。后来时局一乱,他趁机越狱,眼瞅着日本人打进来了,各地都在拉队伍抗日,他脑子一转,觉得这是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于是,他也扯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拉起了一支所谓的“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靠着能说会道,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一千多人。但赵玉昆这人,骨子里就不是块抗日的料。他的队伍军纪涣散,战斗力差得一塌糊涂,别说打鬼子,就是跟伪军碰上都够呛。他拉队伍的根本目的,不过是想当个山大王,捞点实在好处。 但他自己也清楚,光靠他这两下子,这队伍早晚得散伙。他需要一个真正懂军事、能打仗的“技术骨干”。 这时候,宋学飞出现了。 宋学飞和赵玉昆完全是两种人。他是正经东北军讲武堂科班出身,上过战场,见过真刀真枪,心里憋着一股抗日救国的真气。因为不愿袖手旁观,他毅然从关内返回老家易县,就是想找机会打鬼子。 赵玉昆一听有这么个牛人回来了,眼睛都亮了,立马三番五次地跑到宋家老宅去请人。宋学飞一开始是拒绝的。他去看了赵玉昆的队伍,心里凉了半截,那队伍连队形都站不齐,哪有半点兵的样子?这跟他想象中的抗日队伍差太远了。 可架不住赵玉昆那股子“磨劲”,天天登门,话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宋学飞看他“抗日热情”这么高,再加上自己确实报国无门,最终还是心软了,答应出山帮他整顿队伍。 宋学飞是真有本事。他一到任,立马从训练抓起,队列、射击、夜袭、游击战术……一套套正规军的练兵方法下来,这支乌合之众很快就脱胎换骨,开始能打胜仗,能从敌人手里缴获物资了。 后来,杨成武将军率领八路军来到了易县。宋学飞和杨成武见了一面,彻夜长谈。这次谈话,让宋学飞彻底明白了,要想真抗日,必须跟着共产党走。于是,在他的极力劝说下,这支队伍被正式改编为八路军。 队伍改编成八路军,一切都得按规矩来。军纪严明,清正廉洁,所有缴获都要上交。这一下,可动了赵玉昆的“奶酪”。他以前当土皇帝当惯了,队伍里的东西都得先过他的手,油水捞得足足的。现在突然没了特权,还要受纪律约束,他心里那股怨气是越积越深。 他开始动了歪心思,但宋学飞在部队里威望很高,他一直没找到机会。 机会在1940年来了。宋学飞突然接到噩耗,父亲去世了。赵玉昆假惺惺地劝他:“家里事大,你赶紧回去,队伍有我给你盯着。”孝顺的宋学飞信以为真,回家奔丧。 谁能想到,这竟是两人命运的决裂点。 宋学飞前脚刚走,赵玉昆后脚就带着几百个心腹,拉着人马和枪支,叛变投靠了日本人,摇身一变成了伪县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宋学飞辛苦建立的防线布防图,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日军,导致我军损失惨重。 更恶劣的是,他还派人给正在悲痛中的宋学飞送去了一张伪政府的“委任状”,想把宋学飞也拉下水。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羞辱。宋学飞听闻赵玉昆叛变,气得目眦欲裂,对这个卖国求荣的家伙恨之入骨,从此两人彻底分道扬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赵玉昆铁了心当汉奸,帮着日本人抓捕地下党员,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日本投降后,他又无缝衔接地投靠了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 解放战争摧枯拉朽,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赵玉昆这种货色,主子跑了,他被扔了下来。他只能改名换姓,叫赵质仑,藏在北京的胡同里,做起了小生意,妄图隐姓埋名了此残生。 可他忘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1949年,这个罪孽深重的汉奸,最终还是被揪了出来。 回到1950年的审讯室。赵玉昆知道自己死路一条,便想出了这条毒计。他知道自己和宋学飞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便想利用这一点,诬陷宋学飞是同伙,企图混淆视听,为自己求得一线生机。 这就是杨成武将军听到汇报时,面临的复杂局面。 杨将军为什么敢断定这是个“误会”?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同志,更相信自己当年的判断。他回忆起在易县和宋学飞彻夜长谈的那个晚上,那个年轻人眼神里的光,是装不出来的。那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最纯粹的热爱和担当。一个有这样眼神的人,绝不可能当汉奸。 杨成武将军立刻下令,彻底调查此事,一定要还宋学飞一个清白。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一切都清清楚楚。赵玉昆当年确实送过委任状,但宋学飞根本没有理会。赵玉昆的指控,纯属子虚乌有,是小人为了脱罪的胡乱攀咬。 真相大白,赵玉昆的阴谋被彻底粉碎,迎接他的,是人民正义的枪声。 而那个时候,68军的参谋长宋学飞,正在操场上,看着战士们热火朝天地训练。当组织把调查结果告诉他时,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这份平静,源于他内心的无愧,也源于他对组织的绝对信任。
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落网后,交代了一个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的参谋长。杨
历史脑洞
2025-08-27 23:14:01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