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信已转交,韩国代表团见火候已到,向王毅道出此行终极目的 亲笔信交到王毅手,韩国代表团访华。团长朴炳锡开口,说要中韩关系“正常化”,这是此行终极目的。 8月24日,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朴炳锡于钓鱼台国宾馆庄重地将李在明的亲笔信呈交予王毅外长。 李在明政府的行程安排堪称一部外交剧本:8月20日飞东京会晤日本首相,22日赴华盛顿与美方洽谈,24日才轮到来华。 这种“美日优先,中国垫后”的排序,清晰传递了韩国的战略优先级。外交部前官员曾犀利比喻:这如同拜访邻居后才敲朋友家门,诚意几何不言自明。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使团抵京之际,李在明本人正在白宫与特朗普举行首脑会谈,这种“双线操作”既想彰显对华重视,又不愿动摇美韩同盟根基。 朴炳锡将此次访问称为扣好“第一粒纽扣”,但韩方能否真正系正这颗纽扣,尚需行动验证。 韩国迫切寻求关系修复的背后,是尹锡悦政府“亲美导向”政策留下的经济创伤。过去三年,中韩贸易额骤降18%,三星在华市场份额跌破1%,现代汽车销量下滑12%,尤其半导体产业因跟随美国出口管制,导致三星西安工厂产能萎缩30%。 韩国70%的半导体出口依赖中国市场,这种“经济捆绑”让李在明在亲笔信中反复强调“战略合作伙伴”定位,试图重启被前任政府破坏的产业链协作。 中方对此心知肚明,王毅会谈时特别提醒“战略定力”,商务部发言人更直言“做生意要讲诚信”,委婉批评韩国在芯片管制等问题上的摇摆。 特使团除了转交亲笔信之外,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即非正式地邀请中方领导人参加10月于韩国庆州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韩国将APEC视为重塑区域影响力的舞台,而中国是否捧场直接关系会议成色。这种外交测试背后,暴露出韩国既想借多边场合彰显存在感,又担忧中美博弈波及自身的焦虑。 有趣的是,李在明当选后第81天才派特使访华,比朴槿惠、文在寅更迟,而尹锡悦甚至从未派遣。 这种“迟来的诚意”让中方在欢迎之余保持审慎,王毅强调“回归建交初心”,实则提醒韩国勿忘33年前超越意识形态建交的战略智慧。 那封躺在钓鱼台国宾馆桌上的亲笔信,象征着一个新起点还是旧循环?答案不在北京而在首尔。 当韩国议会通过对美军援法案时,当美日韩芯片联盟持续推进时,朴炳锡的“正常化”宣言显得格外苍白。 素材来源: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官方账号 2025-08-25 07:30
万万没想到啊!韩国总统李在明首次访问美国,接机待遇被曝还不如前任。韩国总统李在明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