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伊朗突然宣布 8月2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强硬表态:“绝不会向美国低头!”这条爆炸性新闻瞬间点燃全球舆论。表面上看这只是两国日常互怼,没想到这次伊朗直接把谈判桌掀了——哈梅内伊痛批主张和谈的人是“肤浅之辈”,这记“耳光”打得啪啪响。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皆对伊朗秉持“敌对、制裁与威胁”之态。当下,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意图已昭然若揭:妄图迫使伊朗沦为美国的附庸。 这种定性揭示了伊朗对美政策的核心认知——妥协即投降。因此,当特朗普政府一面增兵中东、一面又喊话“愿意谈判”时,伊朗将其解读为“进两步退一步”的施压套路。 哈梅内伊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警告“对手正通过制造内部分裂达成目标”,并特意表达对总统佩泽希齐扬的支持。这一细节耐人寻味。 此前6月以伊冲突期间,哈梅内伊一度隐身,其顾问透露是因防范以色列暗杀而采取极端安保措施。 如今他高调露面力挺政府,显然意在对外展示统治集团的一致性。更关键的是,伊朗已将反美立场塑造成民族尊严的象征——哈梅内伊宣称“伊朗民族不会投降”,并配以焚烧美国国旗的海报,这种符号化叙事极易激发国内民粹情绪。 军事层面,伊朗的“筹码”正在实战中验证。7月,哈梅内伊宣称伊朗对乌代德基地的打击“意义非凡”,并警告“美国及其他国家或遭受更沉重打击”。 伊朗在冲突中刻意区分了打击目标:针对美军基地的报复性袭击展示“区域拒止”能力,而议会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决定,则是对核领域反制手段的政策铺垫。这种“军事+核计划”的双轨反制策略,成为伊朗应对美国“极限施压”的战术组合拳。 美国的地区战略同样陷入矛盾。美国试图构建的“反伊联盟”遭遇中东现实政治的狙击:沙特虽召集海湾峰会讨论“应对伊朗威胁”,却罕见邀请断交多年的卡塔尔元首出席,暴露地区国家避免选边站的心态;伊拉克主动提出调解美伊争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接待伊朗高官穿梭访问,这些动作表明海湾国家更担忧战争而非伊朗。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言,在中东增兵只会使风险加剧,其支持伊朗与邻国签订互不侵犯协议。 伊核协议的未来因此蒙上更深阴影。欧洲设定的8月底谈判期限将至,法国威胁启动“快速回弹机制”恢复制裁,而哈梅内伊的最新表态几乎关闭了对话窗口。 伊朗议会早已设下重启谈判的前提条件:美国保证不再攻击伊朗,且谈判仅限核议题——这与美国要求伊朗全面妥协的立场形成死结。 当外交渠道被堵塞,代理人冲突、网络攻击、核设施秘密重启等灰色地带对抗,可能成为双方宣泄压力的新路径。 这场强硬表态的背后,实际是两国战略互信的彻底破产。伊朗将反美塑造为捍卫主权的神圣旗帜,美国则把压制伊朗视为中东霸权保卫战,零和博弈的逻辑挤压了任何中间地带。 但历史证明,高压政策从未让伊朗屈服,而封锁制裁也只会加剧地区动荡——正如中国始终强调的,对话协商才是化解矛盾的唯一正道。 素材来源:南财快讯 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南财快讯官方账号 2025-08-25 09:00
看到中俄对伊朗不再搭理,哈梅内伊终于坐不住了,频繁四处上蹿下跳,想重新搞好关系,
【1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