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兵荒马乱的索马里,一群匪徒突然闯进中国大使馆,手持冲锋枪,气势汹汹

熹然说历史 2025-08-21 01:18:21

1991年,在兵荒马乱的索马里,一群匪徒突然闯进中国大使馆,手持冲锋枪,气势汹汹地朝里面吼叫着:“中国人,中国人出来!”54岁的高国新不顾危险,出去交涉,没想到被作为人质扣下,情况一度危急! 那个冬日的摩加迪沙,枪炮声此起彼伏,一座孤立的中国大使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匪徒冲进院子要求交出汽车和金钱时,一位54岁的中国外交官做出了一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决定。这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坚守的真实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索马里于1960年12月14日建交。1990年底,索马里内战爆发,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医疗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91年1月被迫撤离。但在撤离之前,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摩加迪沙的中国大使馆里。 1991年初,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已经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的激战让这座城市变成了真正的战场。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中国大使馆已经分批撤离了大部分人员,但仍有7名外交官选择留守,继续维护中国在当地的利益和尊严。 高国新就是其中之一。这位54岁的资深外交官在索马里工作多年,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他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使馆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当其他年轻同事提出可以替代他时,高国新总是摇头拒绝,坚持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那天上午,正在楼内执行观察任务的钟士能和李文秀发现了异常情况。一名身穿军装的人翻墙而入,开始破坏大使馆的铁门。很快,十几名手持冲锋枪的匪徒冲了进来,他们挥舞着武器,要求中国人出来交出钱财和车辆。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使馆内的几名外交官开始争论谁应该出去交涉。年轻的翻译安仲利主动请缨,认为自己年轻力壮,而且会说当地语言。但高国新坚持要自己去,他认为作为年长的外交官,这是自己的责任。 当高国新和安仲利走出大楼时,匪徒们立即围了上来。高国新首先强调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要求他们立即离开。但匪徒头目根本不听,直接提出要钱要车的要求。当高国新试图继续交涉时,匪徒们开始推搡他,甚至有人用脚踢他,还有匪徒用枪口对准了他。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也为了保护大楼内其他同事的安全,高国新示意安仲利回去报告情况,自己独自面对这群凶残的匪徒。这一决定让他实际上成为了匪徒的人质。楼内的郭代办看到这种情况,为了同事的安全,被迫交出了使馆的两辆汽车。 但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十分钟后,第二伙匪徒又冲了进来,高国新和安仲利不得不再次出去应付。这次情况更加危险,匪徒们直接对两人拳打脚踢。高国新再次被扣为人质,使馆又损失了两辆车。 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一天之内,有8批匪徒冲进使馆抢劫,留守组的七名人员生命危在旦夕。每一次,高国新都要站出来与匪徒交涉,每一次都面临着生命危险。下午两点,当第四伙匪徒进入时,院子里甚至爆发了不同匪帮之间的枪战。 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高国新展现出了一位资深外交官的智慧。当他发现一名匪徒跟在自己身后要冲进大楼时,他迅速改变方向,将匪徒引向楼角一侧,避免了更大的危险。 这种惊险的对峙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留守的外交官们成功地将匪徒挡在了大楼外,保护了重要的文件和设备。王粤日夜兼程驱车往返八百公里,最终将七名使馆同志暂时撤到了农场。当营救人员赶到时,高国新等人才算真正脱离了危险。 这次事件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官在危机时刻的专业素养和献身精神。高国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在危机中坚守国家尊严,什么叫做外交官的职业操守。他的勇敢和智慧,不仅保护了同事们的安全,也维护了中国在海外的形象。 23年前,因索马里内战爆发,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医疗队和工程技术人员被迫撤离。直到2014年,中国才重新在索马里设立大使馆。高国新等人在1991年的坚守,为中索关系的未来发展保留了宝贵的基础。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国家尊严和个人安危面前,这些外交官选择了前者。你觉得在那种生死关头,还有什么比国家尊严更重要的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