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复刻一个你AI离复制人格还有多远一个由斯坦福、DeepMind等研究机构,

量子位看科技 2025-08-19 17:44:04

用AI复刻一个你AI离复制人格还有多远

一个由斯坦福、DeepMind等研究机构,最近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用一场两小时的采访,把人的观点、情绪和回忆“喂”给大模型,然后生成一个专属的“AI克隆人”,尽可能模仿你的思维和性格。

实验流程是这样的:

- 被访者(文章作者)与名叫Isabella的AI进行了两小时深聊,内容涵盖个人经历、价值观、对社会议题的看法;

- 后台的大模型以此为输入,训练出一个新的AI智能体人;

- 然后,人类本体与这个AI“自己”对话,看它能否做出合理判断,甚至猜出没有被直接提及的信息。

从数据层面看,效果不俗。这个项目曾让1000多个智能体人参与一场社会调查,预测结果与真人一致率高达85%。在某些问题上,AI甚至能从间接信息中推出人类本体的真实经历,比如“是否从小养狗”这种细节。

但体验层面就没那么理想了。

生成出来的“数字我”,在表达方式、语气甚至内容理解上,都显得有些失真,像是强行拼凑出“看似合理”的答案。比如当被问及童年糗事时,AI编了个从未发生过的尴尬故事;而当讨论信仰时,它的回答虽然表面贴近,但也像是在描述一个模板化的“自由派”。

作者把这段体验形容为“照了一面哈哈镜”,确实有点像自己,但缺乏真实的情感温度。

项目研究者自己也承认:AI只是模拟出一个“你的大致轮廓”,远谈不上“复制人格”。两小时的采访无法涵盖人的全部复杂性,人格本身也并非静态标签,而是长期交互、反复塑形的结果。

但当我们真正面对这样一个“自己”的虚拟版本时,感受依然复杂。它确实像你,但也不像。它可以提出类似你会说的话,却无法理解你说这句话的情绪、背景与挣扎。

也许这项技术的最大价值,不是复刻我们,而是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是谁”。那些被AI遗漏、误解、无法表达的部分,恰恰可能才是我们真正独特的东西。(配图由AI生成)

参考链接: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n-a-generative-ai-agent-accurately-mimic-my-personality/

0 阅读:2
量子位看科技

量子位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