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日本专家到攀钢考察,竟要拿优质钢材换没用的高炉矿渣,正当众人以为逮着了便宜时,国家却不换!更加出人意料地是,日本人被拒后,仍不死心,竟跑去金沙江里打捞…… 周恩来1898年出生在江苏淮安,家里是书香门第,但后来家道中落。他小时候被过继给叔父,由养母带大,从小就学古诗,读古典小说。1907年生母去世,次年养母也走了,他十来岁就得管家务和账目。1910年随叔父去奉天,上私塾后转新式学校,学算术和英语。那时候他就接触新思想,对国家大事感兴趣。 1913年周恩来进天津南开学校,学习勤奋,参加辩论和戏剧。1917年毕业,作为优等生发言,强调公共精神。然后他去日本留学,补习日语,读马克思主义书,参加留学生集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回天津,办报纸,组织游行。1920年被捕,在狱中自学法语和历史,半年后出狱。 1920年底周恩来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工厂打工,读共产主义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巴黎小组,1922年帮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宣传部长,办刊物,开会议。1924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讲政治课。1925年参加东征,指挥部队,同年和邓颖超结婚。 抗日战争时,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协调国共合作,会见记者,发表演讲,推动抗日统一战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主持经济计划。1950年代领导“一五”计划,推动重工业。1972年接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联合声明,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直至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70年攀枝花钢铁厂投产,用钒钛磁铁矿炼铁,这种矿石铁含量高,还伴生钒钛等元素。高炉炼铁后留下大量矿渣,钛含量达20%,渣铁分离难,厂方当成废物处理。一部分矿渣铺路,剩的倒进金沙江,让水冲走,减少场地占用和环境影响。 1972年9月中日建交,日本派考察团去攀枝花钢铁厂。专家们看车间,记录设备参数,对矿渣堆感兴趣,问处理方式。厂方说这是废物,无价值。日本专家提出用优质钢材交换矿渣。厂领导警觉,没答应,说要请示上级。 汇报后,事件层层上报到周恩来。他批示拒绝交换,还指示科学院研究矿渣成分。科研人员化验,发现矿渣含钒、钛、钴、镍等稀有金属,这些用于航空和国防。日本资源少,提纯技术好,看中这些资源。 日本人知道拒绝后,不甘心。几天后,有人报告他们在金沙江边雇船,打捞河底矿渣。巡查人员扣押船只,没收矿渣。上级命令停止向江里倒渣,保护资源。 研究确认矿渣价值后,攀枝花钢铁厂建五座尾矿坝储存矿渣,每年积累300万吨。坝体用混凝土筑,渣堆层层堆积,确保稳固,避免污染土壤和河流。 1970年代中国科技进步,从矿渣中提取钒钛钴镍,加工成合金,用于飞机零件和医疗器械。这些材料推动航天国防发展,矿渣变成战略储备,减少环境负担。 周恩来继续主持政务,推动外交工作。1972年后接待外宾,签协议,促进国际合作。身体渐弱,仍坚持讨论经济计划。1976年1月8日,他在医院逝世,全国悼念。他的决定保护了资源。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