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 这事得从巴基斯坦把自家枭龙战机的技术教给土

漫聊小知识 2025-08-12 14:36:51

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 这事得从巴基斯坦把自家枭龙战机的技术教给土耳其说起。本想着拉兄弟一把,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原本稳稳落在巴基斯坦口袋里的印尼千亿级订单。 枭龙战机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一款轻型战斗机,2007年第一批交付巴基斯坦空军。航程远、载弹多、价格便宜,简直就是为巴基斯坦量身定制的,成了对抗印度“苏-30”的主力。 巴基斯坦也争气,从零部件组装到独立维护升级,再到批量生产,把卡姆拉航空综合体经营得有声有色,有了实力,自然想赚钱,枭龙开始对外出口,缅甸、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接连下单。 可问题也不少,利润薄、交付难、配套弱,这些订单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巴基斯坦想扩大市场,就得拉上更多合作伙伴,这时候土耳其出现了。 土耳其可不是空手来的,人家正在自研KAAN战斗机,声称具备隐身与超音速性能,瞄准的是中东与东南亚的大买家。 2025年7月,一则消息震动了亚洲防务圈:印尼正式与土耳其签订一份超10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采购48架KAAN战斗机,并在本土建立零部件生产能力,附带中长期培训与转包协议,这订单要是按当时的汇率算,差不多有700多亿人民币,虽说没到千亿,但也是一笔超级大单。 这印尼空军原本对枭龙战机很感兴趣,还派军官去巴基斯坦考察训练基地,媒体也频繁炒作 “采购进展”,大家都觉得这订单非枭龙莫属。 可谁能想到,土耳其一出手就把蛋糕抢走了。土耳其承诺把“飞机”连同“未来”一起打包卖给印尼,这对急于提升本国军工能力的印尼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土耳其能这么快抢走订单,还得感谢巴基斯坦的“慷慨相助”。2023年,当KAAN项目陷入瓶颈时,土耳其向巴基斯坦抛出橄榄枝。 2025年1月,双方正式达成协议,在卡姆拉工厂附近设立联合生产设施。巴基斯坦把枭龙项目积累的宝贵经验,像气动布局优化方案、模块化组装流程、整机测试方法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都一股脑地教给了土耳其。 土耳其国防工业局局长公开承认,这些技术转移让KAAN的量产周期从常规的7至8年,大幅压缩至3年以内,填补了他们十年的技术鸿沟。 看看印尼的选择,印尼空军的战机老化严重,急需更新换代。他们原本评估过枭龙,也考虑过中国的歼-35E外贸型隐形战机,但土耳其开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承诺在2028年前交付首批KAAN,还允许印尼在当地设立总装线,这意味着印尼不仅能买到飞机,还能学到技术,提升本国的航空工业水平。 相比之下,枭龙虽然性能不错,但在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方面,巴基斯坦给不出印尼想要的承诺。 从技术层面看,枭龙是四代半战机,而KAAN定位五代机,具备隐身能力。 虽然KAAN目前使用的是美国GE的F110发动机,推力可能跟不上,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先把订单拿下,再慢慢解决技术问题。 而且,土耳其的“打包销售”模式,包括技术转让、培训、联合研发分包,正好打中了印尼的痛点。 巴基斯坦这次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他们辛辛苦苦积累的技术经验,成了土耳其的垫脚石。 更让人痛心的是,土耳其不仅抢了印尼的订单,还把目光瞄准了沙特、埃及等国。 沙特已经在和土耳其谈判采购100架KAAN,要是谈成了,总金额可能达到200亿美元。 这事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技术合作可以,但核心技术千万不能轻易外泄。巴基斯坦这次的跟头,疼就疼在被现实狠狠扇了一巴掌: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