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让人瞠目结舌的勾当。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背信弃义,而是把中巴合作的信任基础当成了提款机。 中巴关系“铁”可不是嘴上说说。中国连续好几年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金主爸爸”,光2025年2月一个月,中国对巴投资就砸了2820万美元,占巴基斯坦外资总额的近三成。 2024到2025财年的前八个月,中国更是投了6.62亿美元,占巴外资四成还多。 这些钱可不是打水漂。瓜达尔港以前就是个破渔村,现在成了物流枢纽,卡洛特水电站给巴基斯坦送去绿色电力,中巴经济走廊里7座燃煤电站、5座新能源电站、2座水电站和1条输电线路,全是实打实的硬货。 更别说中巴合作早就超出了“给钱办事”的范畴——2024年达苏水电站被炸,5个中国兄弟没了,巴基斯坦总统立马站出来哀悼,还拍着胸脯说“一定把凶手抓了”。 2025年两国还一起保护历史遗迹,用高科技记录中巴友谊的千年故事。这哪是“提款机”?分明是“过命交情”! 网上说的“背刺”,主要揪着两件事不放:一是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军事合作闹掰了,二是巴方对中资项目动了点“小手术”。但真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2025年6月,伊朗突然宣布和以色列停火,把巴基斯坦等盟友晾在一边。巴方一看这架势,立马表态“不跟伊朗玩军事了”。 结果网上有人跳出来说:“巴基斯坦背刺中国!”可巴基斯坦的算盘打得清楚:伊朗这波操作太不靠谱,自己得先保国内稳定,哪能跟着瞎掺和?这和中巴合作八竿子打不着,更不是针对中国。 再说中资项目调整,巴方一直秉持“咱俩都赚”的原则。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项目,因为巴基斯坦电力需求变了,就优化了下布局。 但中国投的132.79亿美元里,90%都变成了巴基斯坦的电力、交通这些硬家伙。调整项目是合作里的正常磨合,哪是什么“背信弃义”? 中巴合作最牛的地方,就是它不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套。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创造了18.2万个饭碗,培养了4.61万技术人才。 巴基斯坦学生来中国学农业技术,两国博物馆还一起搞科普。这些事早把中巴关系变成了一本“算不清的人情账”。 网上那些“背刺”论,说白了就是有人把国际关系想得太简单,觉得中巴合作就是“我投钱,你办事”。 可他们没看见,两国在反恐、能源、文化这些事上绑得多紧。 巴基斯坦可能会因为地缘政治调整外交,但绝不会动摇对中巴友谊的坚守——因为这不仅是政治选择,更是14亿中国人和2.4亿巴基斯坦人用半个多世纪攒下的交情。 中巴的“铁”,从来不是靠口号撑着的。它藏在瓜达尔港的集装箱里,在卡洛特水电站的轰鸣声中,在两国青年交流的笑声里。 那些说“背刺”的人,不妨问问自己:现在这世道,还有几个国家能像中巴这样,把对方的利益看得比自己还重?
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
掘密探索
2025-08-09 14:46:36
0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