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70岁的汤和一言不发

勇敢小妹 2025-08-07 13:36:52

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70岁的汤和一言不发,眼歪口斜,流着口水,只是一个劲地头行礼,朱元璋见后,痛哭流涕,转身离去。 那天南京城飘着冷雨,汤和被两个小太监架进奉天殿时,棉袍下摆都湿透了。他原本就佝偻的背,此刻几乎弯成了虾米,浑浊的眼睛半睁半闭,嘴角挂着的口水顺着花白的胡须往下滴,滴在金砖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朱元璋,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放牛娃出身,提着脑袋打了十几年仗,才把元人赶回老家。这人最是恩怨分明,却也最是多疑狠辣,对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前半生掏心掏肺,后半生却像变了个人,手里的屠刀没少对着老兄弟。 汤和,跟朱元璋是一个村的发小,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那种。当年还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了封信,劝他投奔郭子兴起义军,才算把他领上道。论战功,汤和未必是最顶尖的,但论资历,满朝文武没几个能比。后来封爵信国公,是少数几个没被朱元璋早早盯上的功臣。 开国六公爵,指的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追封)、李文忠、冯胜、邓愈,都是帮朱元璋打下江山的核心人物。可到了1395年,这六位要么被赐死,要么被株连,家里男丁几乎没剩几个,朝堂上早就弥漫着血腥味。 奉天殿里静得可怕,只有殿外的雨声哗哗响,像在哭。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穿着绣着五爪金龙的常服,鬓角的白头发比去年又多了些。他盯着被架到殿中的汤和,眼神像淬了冰,却又藏着点别的东西,像看一件握了几十年的老物件,既想砸碎,又有点舍不得。 两个小太监松开手,汤和就顺着劲儿往地上滑,差点瘫成一摊泥。他抬起头,脸歪向一边,左眼闭着,右眼半睁,嘴里“嗬嗬”地出声,口水顺着下巴往下淌,滴在金砖上,跟地上的雨水混在一起。 接着,他就开始磕头。 不是大臣见皇帝那种规规矩矩的叩首,是像个傻子似的,脑袋往地上撞,“咚、咚、咚”,声音闷得让人心里发紧。额头很快红了一片,他却像不疼似的,还在不停地磕,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什么,谁也听不明白。 朱元璋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抠着,那扶手是整块紫檀木做的,被他摸了十几年,光滑得能照见人影。 他想起三十多年前,濠州城外的乱葬岗,汤和背着受伤的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身上中了两箭,还笑着说:“重八,咱哥俩死也得死在一块儿。” 又想起五年前,汤和主动找他,说自己年纪大了,打不动仗了,想把兵权交回来,回老家养老。那会儿朱元璋正愁没理由收功臣的兵权,汤和这话,算是解了他一个大难题。他当时还拍着汤和的肩膀说:“老兄弟,朕准了,给你在凤阳盖座大宅子,好好享福。” 可这两年,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立了皇太孙朱允炆,这孩子年纪小,性子软。他越想越怕,怕自己百年之后,这些手握过兵权的老兄弟不服管教,怕朱家的江山坐不稳。杀了六公爵还不够,汤和虽然交了兵权,可他在军中的威望太深,活着就是个隐患。 今天召汤和进宫,朱元璋原本是下定了决心的。 可看着眼前这个流着口水、像傻子一样磕头的老头,他心里那点狠劲,像被雨水泡过的柴火,怎么也烧不起来了。 这是汤和啊。 是那个在他还是穷和尚时,偷偷塞给他半个窝头的汤和。 是那个在他刚起义没地位时,当众给他下跪行礼,帮他立威的汤和。 是那个打了一辈子仗,身上留着几十处伤疤,却从没跟他争过功的汤和。 朱元璋突然觉得鼻子一酸,眼泪没忍住,顺着脸颊往下掉。他这辈子,除了马皇后死的时候,还没这么哭过。 “够了。”他声音哑得厉害,像是被砂纸磨过。 汤和还在磕,头都快磕破了。 朱元璋猛地站起来,龙袍的下摆扫过案几,上面的茶杯晃了晃,差点掉下来。他没回头,大步往殿后走,留下一句:“送信国公回府,好生照看。” 汤和还在地上磕着,只是那“嗬嗬”的声音里,好像掺了点别的动静,像哭,又像笑。 两个小太监面面相觑,赶紧架起汤和往外走。走到殿门口时,汤和那只半睁的眼睛,悄悄往朱元璋离去的方向瞟了一眼,快得像闪电。 后来,汤和在府里又“疯”了两年。 朱元璋没再找他麻烦,偶尔还让人送些补品过去,只是两人再没见过面。 1395年冬天,汤和真的走了,享年70岁。 朱元璋听说消息时,正在批阅奏折,手里的朱笔停了半天,最后叹口气:“厚葬吧,追封东瓯王。” 葬礼办得很风光,是开国功臣里少有的善终。 有人说,汤和那时候是真疯了,老糊涂了。 也有人说,他是装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才躲过了最后一刀。 可不管是真疯还是假疯,汤和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朱元璋的屠刀下,保住了一条命,也给这对老兄弟的交情,留了个不算太难看的收尾。 说到底,帝王家的情分,从来都薄得像层窗户纸。朱元璋杀功臣,是怕权柄旁落;汤和装疯,是怕性命不保。在皇权这杆大秤上,再深的兄弟情,也得给江山让路。 信息来源:《明史·汤和传》《明太祖实录》《国榷》

0 阅读:894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